7月4日,網友“LC人”在河池網網絡問政專區以《羅城有關部門應該重視各大小江河魚兒的保護問題》發帖反映說,該縣東門鎮西門河下遊從汙水處理廠經平洛村到古耀村幾公裏河段,幾年前魚資源還比較豐富,但現在一些不顧後果的村民經常買一種名叫“蛇膽”的藥去毒魚,不僅造成魚類的滅絕,水生態環境也受到了破壞。7月17日,記者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進行采訪。

    羅城縣水產畜牧獸醫局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幾年來,該縣漁政管理部門通過有線電視、通告、標語、警示牌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加強對《漁業法》的宣傳,先後發放宣傳資料1萬多份,製作禁漁固定標語牌30處,告誡村民“嚴禁電、炸、毒魚”,大部分村民都能自覺遵守。同時,漁政管理工作人員經常深入各鄉鎮對全縣大小江河進行監督巡查執法,查處並收繳了一批非法電魚捕魚工具,有效地遏製了電、炸、毒魚等不法行為。但是,由於漁政管理人員少,大小江河較多,線長點多面廣,情況復雜,個別不法分子利用夜間進行非法捕撈,對此行為的徹底打擊難度非常大,需要全社會的自覺遵守、共同監督和維護,形成保護江河生態資源的良好風氣。

    該負責人說,看到網友的發帖後,漁政執法人員多次到網友所反映的區域進行拉網式檢查,均未發現有電、炸、毒魚的現象。為了根治電、炸、毒魚等不法行為,保護全縣境內的漁業資源,從2005年起,該縣部分鄉鎮實施河段承包,漁業資源保護效果明顯,凡承包的河段,不再有“電、炸、毒魚”現象。該縣漁政部門還加大對河段承包的宣傳,發動能人實施河段承包工作,目前已有懷群、寶壇、喬善、黃金、小長安等鄉鎮實施了河段承包,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此外,該縣水產畜牧獸醫部門每年都對較大的河流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增加河流的魚種資源量,有效地維護了河流的漁業生態平衡。

    目前,該縣已經不斷加強境內河流漁業資源的保護工作,並號召全縣各族群眾共同關心愛護漁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並建議各村屯要把保護漁業資源列入村規民約,積極與當地漁政管理部門聯系,爭取實施河段承包工作。對於有“電、炸、毒魚”行為的,要勇於到漁政管理部門或當地公安派出所舉報,由有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