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外事故及急救措施

    (一)蛇、蠍子、蜘蛛等有毒昆蟲、動物

    雖然碰到蛇、蠍子、蜘蛛等有毒動物的機會不多,但是遇上的話卻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傷害,有時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做好對這些有毒動物的預防遠比被咬傷後的處理來得重要。

    1.預防

    (1)出發前應對目的地可能出現的有毒動物有所了解。

    (2)在地面情況復雜的區域行走時,穿上保護服和結實的鞋子。

    (3)行走和停下時可采用“打草驚蛇”的方式。

    (4)不要在木柴堆、石塊堆、山洞口、沼澤附近宿營。在宿營地附近撒上雄黃粉可以防蛇,(5)使用蚊帳可以防止蠍子、蜘蛛等有毒動物。

    (6)不要將手伸進地洞或石塊下面。

    (7)不要去昏暗處收集柴火,拿起大樹枝時要小心。

    (8)常備蛇藥,以防萬一!

    (9)很多有毒動物在夜間活動,所以不要在夜間赤足離開營地,行動時用電筒照亮路面。

    (10)穿衣穿鞋前抖動並檢查衣物。

    (11)見到死蛇時也要小心,只能用長木棒接觸它。

    (12)若被蛇追逐時,應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13)如果見到有毒動物時盡量遠離、不要招惹,不要嘗試捕捉有毒動物。

    2.急救

    被毒蛇咬傷

    (1)患者應保持鎮靜,切勿驚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擴散。

    (2)綁紮傷肢:立即用止血帶、橡膠帶或隨身所帶繩、帶等在肢體被咬傷的上方(近心端)紮緊,以緩解毒素擴散。結紮時應留較長的結,便於解開,每15-30分鐘放松止血帶1-2分鐘,避免肢體缺血壞死;急救處理結束後,可以解除結紮,一般結紮不要超過2個小時。

    (3)擴創排毒:纏紮止血帶後,可用手指直接在咬傷處擠出毒液,在緊急情況時可用口吸吮(口腔應無破損或齲齒,以免吸吮者中毒),邊吸邊吐,再以清水、鹽水或酒漱口。首先吸毒至少0.5-1小時,重癥或腫脹未消退前,傷口作十字形切開後再吸吮,然後可將患肢浸在2%冷鹽水中,自上而下用手指不斷擠壓20-30分鐘。咬傷後超過24小時,一般不再排毒,如傷口周圍腫脹明顯,可在腫脹處下端每隔3-6厘米處,用消毒鈍頭粗針平刺直入2厘米。如手足部腫脹時,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兩手手指指縫赤白肉際處,共八穴),下肢者穿刺八風穴(兩腳足趾趾縫之間),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腫。

    (4)立即服用解蛇毒藥片,並將解蛇毒藥粉塗抹在傷口周圍。

    (5)給傷員大量飲料,如牛奶、茶水,但禁酒。

    一些種類的蝰蛇毒會破壞凝血功能,從而有流血致死的危險,因此吮吸或擠壓傷口將沒有太大作用。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在綁紮好受傷者的傷處後及早送往醫院。

    螞蟥

    螞蟥分旱地螞蟥和水螞蟥等多種。旱地螞蟥一般生長在潮濕、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多活動在道路邊的草叢上。人經過時會驚動它們,第一個人往往無事,後面的人一不註意就會被它的吸盤“粘”住,並很快爬到皮膚上。 防螞蟥,有兩種辦法:

    (1)一種是防範,即將褲腳紮緊,撒上點風油精,在腿上、手上塗一些萬金油等刺激性的藥物。如果在螞蟥多的地方區,還要不時地察看(挽開褲袖)。

    (2)一種是鬥爭,即幹脆挽起袖子(手和褲),讓皮膚暴露出來,一旦有螞蟥叮上就很容易覺察(螞蟥一般是深褐色),這時大膽地用手將其扯下來(用指甲掐或煙火燙),再用手將它捏在手中搓弄,直至幹死

    蜈蚣咬傷

    蜈蚣屬於多足綱,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口註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臨床表現: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膻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

    應急處理 :

    蜈蚣咬傷後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濕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癥狀者要速到醫院治療。

    蠍子咬傷

    蠍子屬蜘蛛綱,蠍子螫刺人時,由毒腺分泌毒液進人人體,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應。

    應急處理:

    蠍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堿性肥皂水(別用香皂)、蘇打水、3%氨水塗在傷口處,如果有蛇藥的話。用溫開水化開抹在傷口上,沒藥也可用泡開的冷茶葉(堿性)敷上。在傷肢上端2~3厘米處,用布帶紮緊,每15分鐘放松1~2分鐘,傷口周圍可用冰敷,切開傷處皮膚,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並選用高錳酸鉀液、石灰水沖洗傷口。癥狀較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蜘蛛咬傷

    蜘蛛有很多種,毒性也不一樣,有神經毒、細胞毒、溶血毒等。咬後傷口劇痛、出 血、甚至導致神誌不清。蜘蛛毒也是酸性毒,處理辦法與毒蠍子一樣,越早越好。

    蜜蜂及黃蜂螫傷

    蜂蜇傷,一定要引起重視,有時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假如蜂毒進入血管,會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會導致死亡。

    蜜蜂將刺留在皮膚,黃蜂則不。當心嚴重的反應會導致過敏性休克。

應急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