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要是遇到中毒,怎麽辦?急救,處理措施
在野外要是遇到中毒,怎麽辦?急救,處理措施 、中毒:
毒物進入體內,發生毒性作用,使組織細胞或其功能遭受損害而引起的不健康或病理現象稱為中毒。根據經過時間的長短和癥狀發作的緩急,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中毒。
中毒可導致機能狀態減弱或失調,甚至危及生命。
對中毒的急救,特別是急性中毒非常重要,要及時和準確,在初步處理的同時,盡快設法查明中毒原因,立即終止接觸毒物,阻止毒物繼續侵害人體,並盡快使其排出或分解。
1-1、農藥中毒:
在農藥的應用中,以有機磷農藥的用途最廣,用量最大。農藥中毒也以有機磷農藥中毒最為多見。在農藥的生產,使用、裝卸、運輸、保管過程中,若不註意防護,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和粘膜等途徑侵入人體而引起中毒。誤服或自殺也是農藥中毒的又~原因。
有機磷農藥中毒~般分為輕、中和重度,膽堿酯酶活力降低至正常值的50~70%,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多汗、視力模糊、無力、胸悶、瞳孔縮小等癥者為輕度中毒。中度中毒者膽堿酯酶活力降低至正常值的30~50%,還可出現肌肉顫動、輕度呼吸困難、腹痛腹瀉、流涎、瞳孔明顯縮小等癥。膽堿酯酯活力降至正常值的30%以下,出現呼吸極度困難、肌肉展顫、瞳孔縮小如針、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癥者為重度中毒。
1-1-a、治療方法:
一旦發生有機磷農藥中毒,應立即救治。迅速將病人擡至通風、空氣新鮮處,脫去汙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復徹底清洗接觸農藥部位皮膚。誤服者立即刺激舌松部以催吐,並用大量溫水或2~5%碳酸氫鈉溶液洗胃,但敵百蟲中毒禁用堿性液洗胃,硫代磷酸酯類有機農藥如1606、l059、3911、樂果等中毒,不可用高錳酸鉀液洗胃。中毒癥狀明顯者宜送醫院救治。
有機磷農藥中毒在上述緊急處理後,阿托品類特殊解毒劑的應用甚是重要,根據病情輕重,阿托品l~10毫克,每10分鐘~2小時1次,出現瞳孔較前散大、口幹及皮膚幹燥、顏面潮紅、心率加快及肺部羅音消失為阿托品化征。及時應用氯磷定或解磷定。在救治過程中,可給氧,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肌註呼吸中樞興奮藥,註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抽搐者可以水合氯醛灌腸。查明中毒農藥的品種,對急救有重要意義。
1-1b、預防:
農藥中毒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生產都使用農藥要戴口罩、手套、穿長衣長褲,操作時嚴禁進食和抽煙。嚴格掌握農藥使用範圍。農田噴藥要嚴格執行順風隔行噴藥的原則,按安全等待期施藥。嚴禁農藥和糧食混放。不得用裝農藥的空瓶裝油、裝酒。禁用農藥治癬治瘡。
2、鉛中毒:
急性鉛中毒,由於勞動條件不斷改善,生產性急性鉛中毒在我國已不存在。但因誤服含鉛的民間單方、偏方以及含鉛的某些食物而造成的急性鉛中毒仍可見到。
患者常出現明顯的胃腸道癥狀,溶血性貧血、肝臟損傷、黃疸、齒齦與牙齒交界邊緣有暗藍色鉛線等。酸性鉛中毒主要是長期吸入高濃度鉛煙塵所致,患者早期往往無典型癥狀,中、晚期常可見頭暈、乏力、失眠、口中甜味感,腹部隱痛和便秘等。
2-a、鉛中毒的防治:
鉛中毒的防治,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如定期監測鉛作業車間空氣中鉛煙塵或鉛化合物濃度。為了早期。發現鉛中毒患者,對從事鉛作業的工人.應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如發現工人有神經衰弱癥狀和胃腸道癥狀,實驗室檢查尿中棕色素陽性(反映鉛對體內卟啉代謝影響的指標)和尿鉛超過正常界限值(0.039mmol/L)。應診斷為輕度鉛中毒。可采用依地酸二鈉鈣驅鉛治療。輕度鉛中毒是可以治愈的,思想上不必有顧慮。
2-b、鉛中毒的預防:
預防慢性鉛中毒,首先應以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鉛,如閑鐵紅代替鉛丹製造防銹漆。對必須用鉛作原料的產品,應改革生產工藝過程,以自動化、密閉化、機械化代替手工操作,減少接觸機會。熔鉛爐上方裝合理的排氣罩,防止鉛煙外逸。此外,還要加強個人防護,註意個人衛生,不在車間內進食、吸煙,工作服不穿回家,下班後淋浴等,以防鉛汙染家庭環境,從而影響家中兒童的鍵康。
3、硫化氫中毒:
硫化氫為無色,具有臭雞蛋樣氣味的氣體,濃度過高時,由於對嗅神經有麻痹作用,氣味反而不易嗅出。因此,絕對不能憑嗅覺來區別硫化氫濃度的高低。硫化氫是工業生產中常見的廢氣,在硫化物遇酸,使用多硫化製造硫化染料或使用硫化染料時都可有硫化氫廢氣逸出。此外,在處理腐敗的魚、肉、禽蛋,疏通陰溝,糞窖清除,清洗鹹菜池等都有可能接觸到硫化氫。
3-a、硫化氫中毒的癥狀:
硫化氫氣體主要經呼吸道吸入,低濃度的硫化氫氣體能溶解於粘膜表面的水分中,與鈉離子結合生成硫化鈉,對粘膜產生刺激,引起局部刺激作用如眼睛刺痛、怕光、流淚、咽喉癢和咳嗽。吸入高濃度的硫化氫可出現頭昏、頭痛、全身無力、心悸、呼吸困難、口唇及指甲青紫。嚴重者可出現抽筋,並迅速進入昏迷狀態。常因呼吸中樞麻痹而致死。
3-b、硫化氫中毒的防治: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