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顏色是判斷水質好壞的依據,依據水質的優劣,采取相應的水質調控措施,從而大幅度提高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

一、茶色或茶褐色此種水為養殖的最佳水色,水質“肥”、“活”、“嫩”,水中的主要藻類是矽藻,這些藻類都是部分水產動物幼體的優質餌料,能夠很好地被水產動物所消化和利用。

二、草綠或清爽黃綠色此種水為養殖的較好水色,水質“嫩”、“爽”,這種水色的水質較肥,透明度在25~35厘米之間,是一種在池塘中使用化肥或高效有機肥且濃度適中的水質,主要以矽藻、綠藻為主。綠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凈化水質,但直接為魚蝦消化利用效果較差;矽藻則可以為魚蝦貝類等水產動物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

三、渾綠色這種水色較濃,透明度一般在25~30厘米之間,在池塘的下風處,水表層往往有少量黃綠色懸浮細末。浮遊植物優勢已偏向以藍藻為主,但組成較為平衡,具有較強的活力,魚苗或魚種在這種水中尚可以保持正常的生長速度。這種水質若控製不好容易老化,變成“銅綠水”。

四、渾濁暗灰及藍綠色這種顏色的水質,透明度較低,渾濁度大。水中含有顫藻等藍藻門生物較多,水面有時有一層黃綠色浮膜。這種水色的水中所含的優勢藻類不易被魚類消化,應該及時加註新水或更換老水。

五、草綠色並有紅色浮膜這是一種池中使用化肥或高效有機肥後容易形成的水色,水較濃。浮遊植物以裸藻及綠藻為優勢。浮膜在光照強烈時呈暗紅色,是因為某些種類的裸藻喜光聚集水表層所致。該種水的顏色常有“朝紅夕綠”的變化。水質在初期形成時對魚類生長沒有太大的影響,但長期發展下去會使魚類食欲減退。可用生石灰或硫酸銅控製裸藻的數量,從而改變水質,但容易反復需要多次用藥。

六、黑褐色與醬油色這種水色是因為管理不當,如劣質飼料投餵過多、殘餌增多等導致溶解性及懸浮有機物增加而致,在投餌不當、底質惡化的老池塘中容易發生。需要加註新水、更換老水或使用活菌底質改良劑來調質。

七、團簇狀淡紅色這種水質的表相在早晨或傍晚較為明顯,白天由於光照強烈不太明顯。此種水色的水質較差,應盡快調節。調節方法有:一是放入一定數量的花白鰱吞食水蚤等枝角類浮遊植物;二是將殺蟲藥物兌水稀釋均勻後全池潑灑進行殺滅,然後施肥重新培育水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