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記者接到熱線觀眾打來電話稱,海安縣李堡鎮有一位姓徐的釣魚愛好者在內河釣到一條怪魚,非常罕見。
記者趕到徐先生家裏看到了這條怪魚,身長45厘米,估算體重約600克左右。它身體細長呈細紡錘形,兩側長有一行行菱形骨板,背部有一道道的突起,整個身體呈淺黑色,由脊背至腹下,由深入淺,跟我們常見的魚大不一樣。
釣到此魚的徐先生是李堡鎮一企業的職工,一有空閑就到處找池塘釣魚。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昨天上午9點多,他又來到丁堡河李堡段面釣魚。
徐先生當時覺得很奇怪,因為自己釣魚無數,也沒有見過這種魚。後來他就將這條魚帶回了家,讓朋友鑒別,然後上網查詢,發現跟珍貴的保護魚類中華鱘的外形、特征相似。
那麼,徐先生釣到的這條怪魚,到底是不是中華鱘呢?記者聯系了海安縣水產站的水產工程師,在看了記者帶去的圖像資料後,專家確定這是一條鱘魚,但不是中華鱘。
水產專家告訴記者,史氏鱘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一帶,不屬於保護魚類,由於成年史氏鱘體型較大,算起來,這條鱘魚可能只生長了一至兩年左右,但為什麼能在我縣內河自然水體中生長並被捕獲,確實是個疑問,但不排除這條魚是從沿海鱘魚養殖場逃到自然水體中的可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