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舉行增殖放流活動,12萬尾鯛科魚類被放歸大海。
昨天的活動吸引了300多名海洋誌願者的參與。據廈門海洋珍稀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呂日周介紹,被放生的12萬尾鯛科類魚苗的長度都在6至7厘米,此前它們就是通過海水養殖的,通過適應過渡期後,預計成活率最高將達到90%。
據悉,今年我市計劃在廈門灣海域人工增殖放流平均體長一米以上的中華鱘250尾,平均體長1厘米以上的長毛對蝦苗7000萬尾,平均體長5厘米的真鯛(念雕)、黑鯛等各30萬尾,平均體長1厘米的文昌魚7萬尾,分9批放流,總投入約230萬元。通過放流育苗,維護我市海域生態鏈平衡。
小資料:鯛科魚類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魚類,屬於高級的食用魚類,具有較高經濟及商業價值。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