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三文魚片是否安全是很多人心中的問號。6月20日,在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食品安全主題日采訪活動中,記者近距離走進三文魚養殖場地,了解三文魚生長過程的檢驗檢疫。另據了解,山東將從重點品種海參入手,探索建立池塘到餐桌的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計劃利用5年時間,實現全省70%養殖產品來源可追溯。
地下海水封閉養殖
避免受環境影響
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進行大規模養殖三文魚並取得成功的企業。在東方海洋開發區分公司,記者看到了在池子中生長的三文魚。公司總經理王順奎介紹說,這些三文魚學名“大西洋鮭”,是由挪威進口的魚卵孵化出來的,從魚卵入關那一刻起就經歷重重檢疫。
為了給這些魚苗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東方海洋采用百米深的地下海水養殖,采用封閉節能生產體系,水體不與外界交換,避免受近海海水環境的影響。這種采用地下海水工廠化封閉養殖的好處是,水體中幾乎沒有寄生蟲。
“漁業部門每年都要來抽檢,我們也主動送檢,以及時掌握風險,一直到產品出廠,還要給酒店、超市等客戶出具質檢報告。
王順奎說,東方海洋的鮮活三文魚一直保持寄生蟲檢測零紀錄,在多次官方檢測中未有漁藥、致病菌檢出。
水產品檢測量
比去年翻一番
和所有水產品一樣,三文魚的”體檢“項目主要是三大類,生長的水環境、肉質中的藥殘和微生物。
山東省水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水產品質量檢驗室主任徐英江發現,今年以來工作越來越忙了,”周六周日很少休息“,政府對食品安全檢查力度越來越大。”去年我們抽查了1000多件樣品,今年承擔了2009個樣品的檢測,工作量翻了一番。“
對於大家普遍關註的三文魚寄生蟲的問題,負責微生物檢測的水生動植物檢驗檢疫室的劉女士說,人魚共患的寄生蟲較少,有一種異尖線蟲需要註意。
如果是活魚,一定要註意受傷處和魚鰓處,這是最容易隱藏寄生蟲的地方。即使沒有寄生蟲,現切的生魚片最好在半小時內食用,因為時間越長滋生的細菌越多。
首次監控沿海所有城市
貝類微生物
省海洋與漁業廳市場處有關負責人孫兆勝介紹說,我省每年對水產品抽檢2次,對苗種抽檢2次,抽查如果不合格要處罰。
6月、8月、10月是微生物盛行的時期,會集中檢查貝類體內微生物的含量。今年,我省更是首次將沿海所有城市全部納入監控範圍,初步建立了劃型區域貝類產品的監控和預警機製。
省海洋與漁業廳市場處負責人付日新告訴記者,目前,我省已初步構建起以省質檢中心為龍頭、6家市級質檢機構為主體、重點縣及規模企業質檢機構為基礎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網絡。
付日新向記者透露,我省將從重點品種海參入手,探索建立池塘到餐桌的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目前正組織48家企業參與其中。計劃利用5年時間,實現全省70%養殖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目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