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溪裏的大魚小魚翻起了白肚,連綿至少半公裏。昨天一早,同安市民向記者報料:同安西溪突然出現大量死魚,懷疑有人投毒。記者現場調查了解到,死魚現象不假,不過,投毒之說沒有依據,相關部門表示,這些魚的死亡可能是缺氧所致。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同安西溪新西橋段,寬闊的溪面上溪水不斷流動,匯聚的死魚一片片地漂到下遊,因為死亡不久,這些死魚還沒有產生臭味,雖然魚的個頭普遍不大,數量卻不少。

    “今天一早來釣魚才看到的,從上遊一直流下來。”幾乎天天在溪邊釣魚的陳先生說,他頭一次看到那麼多的死魚,特別是小魚很多,“會不會是有人投毒啊,用藥來毒魚,太可惡了,這麼小的魚都不放過。”很快,在同安本地的網絡上,也有不少網民稱,有人“投毒”導致魚類集體死亡。

    記者從新西橋往上遊行走約半公裏,沿途仍可見死魚不斷,尤其小魚特別多,種類以羅非魚為主,不過也有零星看到死亡的牛蛙,也漂浮在水面上。仔細查看死亡的小魚,身上沒有顯眼的傷痕,也沒有明顯聞到藥味。在事發河段,可以看到有人在攔網捕魚,捕魚者說,攔網捕獲的多為死魚。

    同安東西溪管理所所長蔡藝玲說,“投毒”的說法不可靠。“西溪是天然河床,今年的徑流量也比較大,流動的溪水,那得用多少毒藥,才能把這麼多的魚毒死?” 蔡藝玲推測,會不會是溪水水質變化導致魚類死亡,或者上遊有魚類養殖場,將死魚直接排入溪水所致。

    同安區水技站站長邵錦淑說,根據掌握的情況,西溪上遊的魚類養殖場很少,註重養殖密度的養殖場,排出死魚的可能性也不大,死亡的魚多為溪中野生的羅非魚。

    她分析,導致魚類死亡的罪魁禍首,可能是昨天淩晨發生在同安的大雨,“大雨一下,泥沙俱下,溪水變得渾濁,容易引起魚類缺氧。”她說,加上大雨很可能也會讓周邊聚集的汙水流入溪中,“水質過肥,也會引起缺氧”此外,這幾天天氣熱,溪水中也容易缺氧,抵抗力弱的小魚,自然首當其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