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時,漁民捕魚歸來,盆裏大大小小的魚在翻滾著
供不應求的魚市
四橋河西橋頭下的魚市是河魚店郭老板收魚的第三站。在前兩個魚市,他收了三十多斤河魚
7月5日淩晨6點30分左右,記者來到四橋河西橋頭下,因為眾多漁船聚集,這裏早已形成一個河魚交易市場。
這個點,只有十來艘漁船停泊在岸邊。岸上停靠了三輛收魚的摩托車,他們大多來自附近的河魚店。除此之外,不少市民也趕早來買河魚。
來自衡山的專業漁民成秋生,是當天漁民中生意最好的。休漁三個月,他和妻子在家編織和修補漁網,獲得了當地政府每人每月200元的補貼。今年62歲的他,捕魚已經有50個年頭了。
這一天,成秋生捕了近500元的河魚,主要是一些刁子魚、鯿魚、桂魚和坨嫩魚,桂魚最貴,賣價達40元一斤。
在五橋河西橋頭附近經營一家“朱亭特色河魚店”的郭老板,收了成秋生310元的河魚。他說,他的河魚店每天要銷出60多斤河魚。四橋是他收魚的第三站,二橋河西橋頭、河東奇跡超市附近,都有一個魚市。在前兩個魚市,他收了三十多斤河魚。
禁漁三個月,郭老板覺得效果很明顯。他捧著一條兩斤八兩的鯿魚說,禁漁前,魚的個頭沒這麼大,鯿魚往往只有兩斤左右,河魚的種類也沒這麼多。而當天,他收了3.3斤桂魚,這個品種的河魚,在禁漁前也比較稀少。
半個小時內,成秋生一直拿著一桿秤忙著做生意。對於當日的收成,他也歸結於禁漁令的實施。“開禁這幾天河魚要大些、多些,等過段時間,估計又和以前差不多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