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10時許,泰州長江大橋上口1000米的江中心,一條身長70厘米,重約5公斤的中華鱘被放生。

    高港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4日夜裏,這條中華鱘在高港區大泗鎮境內的南幹河誤入漁網,被漁民黃步德叔侄捕獲。黃步德將中華鱘小心保護,並主動聯系漁政部門。

泰州內河發現野生中華鱘 救助人員將其放歸長江 組圖

    捕到了一條怪魚

    家住大泗鎮楊營村陸垛八組的黃步德平時以捕魚為生,他在大泗境內的南幹河上架了一張機械扳網。14日晚10點多,黃步德讀高中的侄子黃興誌自告奮勇幫他收網。

    當機械把網慢慢拖出水面時,水面開始猛烈翻動,不時有水花濺到黃興誌的身上和臉上,他知道,肯定遇上“大家夥”了。“我拖著網一直到岸邊,借著燈光才發現,有一條大概5公斤的魚,樣子很奇怪。”黃興誌說。

    黃興誌興沖沖地跑過去告訴黃步德。“我捕了50年的魚,這種魚從沒見過,我建議他上網查。後來,我們一對照,這魚的特點和中華鱘非常相似,我們都非常興奮。”黃步德說,他註意到,魚的背部有點受傷,他很心疼,便把魚小心翼翼抱起來,放入岸邊的網箱。夜裏,他總覺得不放心,怕魚突然死亡或被別人偷走,一會就去看一次,直到天亮。

    確認是野生中華鱘

    第二天早晨,黃步德聯系上高港區漁政監督大隊。漁政監督大隊的工作人員隨即趕到現場。

    “我們從它的長度、鱗片的特點,以及魚吻的形狀,確定它是野生中華鱘。”高港區漁政監督大隊大隊長倪留山說,在內河裏發現野生中華鱘十分罕見,由於南幹河跟長江相通,這條中華鱘應該是在長江漲潮的時候,跟著潮水遊到內河裏來的。

    倪留山對黃步德保護中華鱘的行為表示了感謝。他說,這條中華鱘的體量不大,屬於幼年中華鱘。盡管其背脊部分有輕微擦傷,但考慮到它有著較強的自愈能力,可以直接放生。

    在長江中心放生

    聽說黃步德捕獲的魚原來是中華鱘,很快,他家的院子裏就圍滿了村民。村民們用手機爭相給中華鱘拍照。

    村民們非常支持漁政部門放生中華鱘的行為,他們找來水箱和增氧泵,漁政部門工作人員將中華鱘抱入水箱,再搬運到車上,駛向泰州大橋上口。

    “在江邊放生不安全,容易再次誤入江灘邊,而且,江邊網籪很多,怕它再次受傷。我們決定到長江中心放生。”倪留山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