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漁業投資潛力巨大 每年可出口50萬噸魚類 圖

    西哈努克港是柬埔寨最大的港口,海面上不時能看到一些巨型遠洋貨輪。港口周圍,停靠著一排排破舊的小漁船。西哈努克省漁業局長棟薩阿告訴本報記者,西哈努克、戈公等沿海4省共有1000多艘漁船。其中大部分漁船功率不大,只能在20海裏以內捕魚。最大的漁船也只有30米長,功率為300多馬力,最多只能前往幾十海裏外的海域。

    據棟薩阿介紹,柬埔寨海水養殖產量僅占整個水產養殖業的0.19%,沿海養殖具有很大潛力。除海上養殖外,還有約4000個網箱養殖場分布於洞裏薩湖周邊各省份的河川。然而,其中多數仍處於起步階段。

    在距西哈努克港不遠的海灣內,本報記者看到海面上有不少漂浮的網箱,裏面養殖著各種海魚,網箱附近還有頗具規模的屋棚。

    柬埔寨瀕臨泰國灣,但由於捕撈技術相對落後,捕撈量極少。2012年,柬埔寨水產總量達65萬噸,其中淡水魚產量占75%,海水魚產量占15%,其余來自漁業養殖。據統計,柬埔寨人每人每年平均食用52千克魚類,其中大部分是淡水魚。

    柬農林漁業部漁業局副局長薩姆諾告訴本報記者,柬埔寨漁業生產主要在內陸水域,海洋漁業占比重較小,主要集中在泰國灣東岸,每年僅能捕撈幾萬噸海產品。他說:“相對於遠洋漁業的落後,柬埔寨的淡水漁業在捕獲量方面居於世界前列,淡水捕撈和養殖業的發展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

    薩姆諾告訴本報記者,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洞裏薩湖淡水漁業資源居世界首位,年產量約23.5萬噸,總漁獲量居世界第四位。他說:“除大部分在國內銷售外,洞裏薩湖出產的淡水魚還出口到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而且隨著泰國和越南對高價淡水魚需求的增加,洞裏薩湖漁業已成為柬埔寨出口創匯的重要支柱。”

    根據柬農林漁業部的數據,2012年柬埔寨全國漁產約為65萬噸,其中養魚區的收獲達8.5萬噸。薩姆諾說,“柬埔寨製訂了2019年魚類年產量增至120萬噸的長期計劃,如果能實現這個計劃,那麼柬埔寨每年可以出口50萬噸魚類,創匯10億美元。”

    薩姆諾表示,“柬埔寨漁業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歡迎中國企業投資柬埔寨漁業,與當地合作從事漁業生產和養殖,還可以從事海產品加工和出口,這將為柬中兩國民眾帶來益處”。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