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為期3個月的休漁期就將正式結束,青島數萬名漁民又要駕船出海捕撈作業。隨著近年來海洋資源越來越枯竭,大批漁民棄船上岸轉行,有的吃上了旅遊飯,也有的搞起了海洋養殖。面對島城漁民的現狀,記者深入一線展開跟訪調查,探索漁民開海打魚那些事兒……
再過幾天,3個月的休漁期就要結束了,靠海吃飯的漁民,又要出海了。昨天,記者在即墨、城陽等地沿海探訪發現,盡管離出海的日子還有幾天,但漁民早已將漁網曬好,修好漁船等待出海。記者了解到,即墨沿海出海捕魚的大部分都是小型漁船,而一些大型漁船由於成本太高逐年在減少。粗略統計,即墨百艘大漁船有近一半都出租或轉讓到了日照和海陽等外地,而大量的小漁船也被當地漁家飯店“包養”。
檢修漁船等待出發
“你看,這些都是俺們村的漁船,再過幾天就出海了,心裏沒底呀!”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即墨田橫街道辦山東頭村碼頭看到,上百艘漁船在碼頭上一字排開,每條漁船上都掛起了紅旗。漁民萬奎章正拿著工具,準備到自己的漁船上做最後一次檢修。今年40多歲的萬奎章告訴記者,周邊這幾個漁村的漁船基本上都停靠在山東頭碼頭上,早在一個月前,他就開始維修漁船了。因為開海後沒時間修船,所以趕在休漁前徹底把船修得牢固一些,以免中途誤事。
萬奎章告訴記者,現在整個田橫海域也沒多少出海的漁民了,大船一般都不出海了,剩下的只有小船,而且小船也只是在近海捕撈作業,一般都是當天出海當天歸港。萬奎章在自家的漁船上檢查了一遍,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然後把一個寫有“財源廣進”的紅旗掛了上去,這意味著出海能夠滿艙而歸。
記者在即墨鰲山衛七溝碼頭看到,100多條小型漁船也已經全部整修完成。漁民於平港說,這一個月來什麼也沒做,把時間都用在了修船和曬網上了,等的就是開海這天。
不少漁民心裏沒底
“養了3個月了,海裏面一定給漁民準備了很豐富的海鮮,但能不能打撈上來東西,還很難說。”昨天上午,今年50多歲的即墨田橫島老漁民宋玉慶告訴記者,他原來有條大船,去年收成不好,就轉給了別人,現在家裏只有一條小船了,每年休漁結束後,他只在近海捕撈作業。一是跑遠了成本太高,怕打不著東西賠錢,二是小船不比大船,跑遠了危險性大。
“估計開海後一個月,近海的東西就會被打撈得差不多了。”宋玉慶告訴記者,漁民每年都急切盼著開海的日子,因為每年開海頭一個月,每次出海忙活一天,準能打撈上來數百斤海鮮,除了幾百元的油錢,還能賺上幾百元。在城陽紅島打了半輩子魚的趙遠勝告訴記者,快出海了,大家都盯著這個日子,都想趕在這個好時候多收獲一些。但是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漁民都對出海收獲沒有信心,但心裏都還盼望著能有意外收獲。
首批海鮮以小為主
“開海後當天,會有很多小海鮮上岸。”據田橫島一名漁民介紹,開海後第一批海鮮主要有小黃花魚、舌頭魚和蝦虎、大對蝦等小海鮮。因為現在出海的都是一些小型漁船,開海後當天就能歸港,所以大量本地小海鮮就能上岸。
“預計開海當天,收獲肯定會不錯,大量海鮮將成為市民餐桌第一鮮。”漁民王誌成告訴記者,小海鮮剛上岸都會很新鮮,一般像小黃花能賣到10元1公斤,預計比去年和前一段時間市場上的海鮮價格能低一成多點。
飯店承包
小漁船“不愁婆家”
“俺這條小漁船打上來的海鮮,都讓飯店給包了,別人來買,都不能賣。”昨天上午,即墨鰲山衛七溝一村漁民於家正告訴記者,他家有一條小型漁船,從去年開始,附近幾家漁家飯店老板就找到他,搶著要承包他的小漁船,並答應出海捕撈上來什麼東西,都按市場價格收購。
昨天上午,記者在即墨田橫、溫泉、鰲山、豐城等沿海鄉鎮看到,漁家宴飯店隨處可見。一名開了多年漁家宴的漁民告訴記者,他家原來有條船,但後來家人顧不上出海了,就將漁船轉給了別人,他們又在村裏包了一條漁船,每天捕撈上來的海鮮大小都要,這也是漁家宴生意紅火的根本保障。
“現在小漁船都被搶光了,包不到。”記者了解到,即墨一共有近2000條漁船,而大部分小型漁船都被周邊的漁家宴 “包養”,加上近年來海洋資源枯竭,本地海鮮很難流放到市場上,而有的漁家宴也因為包不到小漁船而 “吃不飽”,不得不從外地進海鮮充當本地貨。
成本升高
大漁船“遠走他鄉”
“幾年前,村裏還有近百條大漁船,現在已經賣得差不多了。”昨天中午,記者趕到大漁船比較集中的即墨田橫鎮周戈莊村采訪時,今年60歲的船老大宋安祥告訴記者,他們村現在基本沒有大漁船了,而且僅有的幾條大船也基本不出海了。
宋安祥說,從3年前開始,因為養不起大船,村裏有的船老大就開始賣漁船了,僅僅半年工夫全村幾十條中型大型漁船一下子賣掉了20多條,這些賣掉漁船的船老大都上岸投資海參養殖。記者了解到,田橫周邊還有10多個小漁村,這裏的漁船也都賣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一些破舊的小漁船,由於很久沒出海了,一些漁船幾近報廢。
“出海成本升高,是大漁船消失的主要原因。”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稱,即墨的大型漁船數量並不多,40馬力以上的漁船有100多條,根據目前的情況,漁民出租或轉讓漁船的占了將近一半。田橫山南村漁民劉誌順告訴記者,田橫鎮10多個小漁村在短短一年時間,把大量快到年限的漁船都賣到了海陽或日照,賣掉漁船的漁民則上岸搞起了海參養殖。
修五六條船賺了3000元
“休漁期裏,一直沒閑著,幫別人修船。”昨天,即墨鰲山衛街道辦老漁民於誌港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出海打魚,可近幾年不怎麼出海了,改行幹起了修船工,這兩個月來,一直在周邊幾個小漁村裏幫別人修船。
“修船看著簡單,可是個技術活。”於誌港說,他今年已經50多歲了,前幾年,每到開海前一個月,周邊許多漁民都請他去幫忙修船,開始於誌港並不好意思收錢,但修船的船主覺得不好意思,不能白讓他幹活。修好了船後,都會主動付點工錢。今年休漁期剛開始,於誌港就開始忙活起來,每修一條船都要賺幾百元,兩個多月下來,於誌港一共修了五六條船,最後一算還賺了3000多元。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