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釣魚,大家都會當成一種休閑,頂多也就改善一下夥食,但家住淳口鎮鴨頭村的羅青竹不這麼認為,因為他釣的不是魚,而是一種營生。除了下雨天,他一般都只有晚上才出去釣魚,“每晚釣魚兩個小時左右,能賣個兩百元,這比打工賺得多”。
老婆愛吃魚從此與垂釣結緣
28歲的羅青竹,原本一直在廣州打工,期間結識了妻子彭英。去年年底,完婚不久的彭英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回到淳口的婆家養胎。也正是因為妻子的懷孕,羅青竹從此愛上了野外垂釣。
“孕婦吃魚,有利於胎兒的智力發育,妻子就特愛吃魚。”今年2月份,辭工回家照看妻子的羅青竹,通過查找資料,發現野生魚對懷孕的種種好處,於是就購買了一根釣竿,開始了自己垂釣生涯。
一開始,羅青竹總是和朋友一起白天外出釣魚,盡管釣魚比朋友多,但他總覺得不過癮,“人多就不能安心釣魚”。於是,從今年4月份開始,他選擇在晚上外出野釣。“我用的是海釣,沒有浮標,只要魚咬鉤,釣竿上的鈴鐺就會發出聲響。”羅青竹說,選擇一個人晚上外出垂釣,能夠更加專註,釣的魚也就自然多了,“一個晚上釣兩個小時,能夠釣10來斤魚,自己自然是吃不完的,於是就可以用來賣”。
一個月下來,羅青竹通過釣魚給自己換了一套全新的釣魚裝備。“這些漁具有30多斤重,花了3000多元錢買的。”昨日,記者來到羅青竹家時,他和家人將漁具擡了出來,裏面裝了七八根釣竿和各種專業釣魚裝備。
鉆研釣魚技巧發現賺錢“門路”
“我用的餌料都是從廣州發貨過來的,通過沙市的朋友漁具店調貨,價格也比一般的要貴。”羅青竹說,盡管自己釣魚比較多,但花去的成本也還不小,“一個魚餌糠餅大約2元左右,一個晚上要用掉近20個”。
除了餌料不同外,羅青竹喜歡通過教學視頻學習釣魚技巧。“漁具店裏有臺電視,每天都會播放一些釣魚的技巧,我白天沒事就會過去看看。”羅青竹說,通過連續幾個月的學習,他發現夜晚釣魚比白天釣魚會更有收獲,“大魚一般都不喜光,晚上活動更加頻繁,只要選對了深水區,釣大魚是沒有問題的”。
羅青竹說,他一直都只在家門口的秧田河裏垂釣,盡管河流不大,但他卻每次都能有不小收獲,“最大的釣過17斤重的草魚,最小的也是一斤多的,現在每次放七八根釣竿,一晚上能釣二三十斤魚”。就連利用漁網打魚的村民也自嘆不如,村民羅祖國說,自己每次用網打魚,最多也不過10來斤小魚,最大的也只有4斤左右,“不知道他施了什麼魔法,只要他在那垂釣,大魚就排著隊上鉤”。
因為能釣魚,羅青竹在村裏出了名,大家都叫他“釣魚王”,不少村民到他家買魚。羅青竹說,只要有魚釣,他不打算再外出打工了。
家人說,愛上釣魚後,整個人都變了
為何釣魚總能滿載而歸?羅青竹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只是自己比別人可能更有耐心,“我是當一門正經事在做,白天不但學習釣魚知識,有時間還去河邊找好的釣魚點,晚上再去垂釣,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我花的時間比別人要多,這就是我能釣到魚的原因”。
正因為釣魚磨練了羅青竹的耐心,他母親遊玉珍說,自從愛上了釣魚,她感覺兒子像變了一個人,“以前脾氣不太好,而且愛好打牌,現在不但在家幫著做家務,牌也不打了,對我們也更加孝順了”。
如今,羅青竹的釣魚事業也感染了從來就沒釣過魚的父親。“父親每天晚上騎摩托車送我到河邊,釣到魚後再一起回來,母親和妻子就在家裏帶剛出生的小孩,我覺得這種生活真的過得很幸福”羅青竹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