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現在時》消息:近日,經常在張壩漁子溪長江邊打漁的市民徐彬捕撈到一條形狀非常奇怪的魚。究竟是什麼魚呢?記者前去進行了打探。

11月14日下午,記者在張壩漁子溪見到了這條怪魚。這條魚長20厘米左右,皮膚呈黑褐色,有很多斑點,魚身堅硬,有刺手的感覺,魚鰭長長的,而且很堅硬不能彎曲。
“當時我以為是個癩蛤蟆,收網起來發現不是,就丟在艙裏面。”徐彬告訴記者,“後來我舀魚回去的時候,看到這個魚怎麼這麼怪。”
經過幾天的餵養,徐先生發現這條怪魚沒有覓食其它魚類的情況,不過他留意到怪魚有一些其它的習性。“它最喜歡貼著船,魚艙和外面有縫,它就貼在縫那裏,不知道它在吃什麼。”
徐先生說,自己在張壩漁子溪打漁已經有10多年時間,這種怪魚,他還是第一次看見,他認為怪魚可能是前段時間長江漲水時,被沖進張壩漁子溪的,而對於怪魚的身份,他十分好奇。“以前我看到過雀鱔,它又不像雀鱔,雀鱔有四個魚鰭,如果像其它的,我又確實不認識。”
隨後,記者從水產專家了解到,這種怪魚是一種觀賞魚,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流域,屬於外來入侵有害物種。俗稱“清道夫”,也叫吸盤魚。它經常吸附在水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魚卵、青苔、魚屎、垃圾等,是水族箱裏最好的“清潔高手”。
不過,水產專家也提醒市民,“清道夫”特別喜歡食魚卵,被稱為淡水魚“殺手”。同時,由於國內水域沒有天敵,它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會威脅本地魚類的生存,破壞生態平衡,所以最好不要把它放到長江水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