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大早,南寧市民黃女士約好幾個朋友,一起到青秀湖公園放生。當她們準備在公園放生臺將帶來的鯉魚和泥鰍放到湖裏時,公園保安阻止了黃女士等人的放生行為。對此,黃女士很不解,為何公園設置放生臺,卻又不給市民在公園放生呢?

對此,青秀湖公園管理方有關負責人解釋,部分市民放生的魚不能夠適應湖泊生存環境,甚至導致湖泊不斷出現死魚現象。同時一些市民放生的巴西龜由於繁殖迅速,破壞了公園的生態平衡。因此,公園管理方不得不禁止放生,目前還沒做好相應告示所以給市民造成了誤會。據了解,怎樣規範市民自發放生行為,已成為南寧一些公園管理上的難題。
阻止原因 放生水生動物 破壞原有食物鏈
針對黃女士在青秀湖公園的遭遇,記者近日走訪了南寧市區的部分公園。記者走訪了解到,在南湖公園是設置了放生臺且仍在開放,青秀湖公園放生臺已經禁止,青秀山風景區的放生池也保持限製措施,人民公園雖然也有湖泊,但對放生活動也有限製。
對於市民自發的放生活動,公園管理方均稱,管起來很難,不管又不行。綜合起來,放生的水生動物行為給公園湖泊造成問題有幾個:放生的水生動物不適應放生環境後生病、死亡,這會汙染湖泊,放生的水生動物攜帶疾病入湖傳染給原有物種,放生的水生動物打破湖泊原有食物鏈,破壞湖泊生態平衡。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