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羅店鎮西吳村有很多甲魚養殖戶,冬天養鱉需要使用溫水,很多養殖戶就焚燒廢舊塑料之類的東西燒水,把整個村子都弄得亂糟糟的,像一個“垃圾焚燒場”。

 
    記者核實:婺城區羅店鎮西吳村有近1500村民,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飼養中華鱉,目前共有養殖戶100多戶,是金華遠近聞名的甲魚村。受其影響,周邊村莊也開始養起了甲魚。
 
    搞養殖致富,本是一件好事。可在冬天,養甲魚需要溫水。很多養殖戶為節省成本,從城裏弄來垃圾作為燃料燒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廢舊塑料。
 
    可想而知,當100多戶養殖戶從早到晚焚燒塑料,常年住在附近的村民是個什麼滋味。
 
    冬天為給甲魚保暖
 
    養殖戶用廢料燒水導致濃煙彌漫
 
    從大路拐進西吳村,養鱉場就集中在一條小路的兩邊。甲魚就養在路邊的塑料大棚裏,每家養殖場都有一到兩個大煙囪。而每個大棚上都有五六個小煙囪,正冒出絲絲青煙。
 
    一堆堆用作燃料的廢料,就放在路邊,小部分是廢棄木材,更多的是一些廢布料、舊鞋子以及廢棄塑料等。
 
    下午3點半左右,陸續有幾個大煙囪開始冒煙,記者走進了一家養鱉場。老板姓吳,今年是他搞養殖的第3年,年數不算久。在他的大棚裏,養了將近5萬只鱉。
 
    “現在我改用煤了,之前村裏開過會,讓我們不要用廢料了。”吳老板說,第一年養鱉的時候,他也用過廢料,但是燒廢料比較麻煩,因為廢料燒得快,必須每時每刻守在鍋爐旁邊,燒煤就省力多了。
 
    “燒廢料主要是因為省錢,因為廢料比煤便宜得多。”吳老板說。燒煤一個月要花1000多元,而燒廢料,只要三四百元就夠了。而如果有門路的養殖戶,可以弄到價格更低的廢料,那就更省錢了。
 
    “大棚保溫都是用蜂窩煤的,廢料主要是每次換水的時候燒水用。”吳老板說,一般鱉池半個月換一次水,水溫要32℃。吳老板有24個鱉池,每個鱉池60噸水,這樣算下來,整個冬天需要的熱水量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天氣冷的早晨和傍晚,是燒水的高峰。一排排的煙囪排出滾滾濃煙,搞得整個村子都烏煙瘴氣的。”村民羅先生說。
 
    上半年剛剛整頓過
 
    沒想到一到冬天又死灰復燃
 
    “今年上半年我們才整頓過,好了一段時間,但是最近天氣較涼,燒廢料的養殖戶又多了起來。”西吳中華鱉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從1993年開始養鱉,是村裏第一個養甲魚的人。
 
    “剛開始時,養殖戶給甲魚保暖都是燒煤的,大約是2000年,村裏開始有人燒廢料。”這位負責人說,後來很多養殖戶都開始效仿,就形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
 
    因為是合作社負責人,他想起個帶頭作用,四年改造了鍋爐,使用稭桿做燃料,至今已投入80萬元。
 
    不過,在經濟利益面前,這種帶頭並未起到什麼作用。
 
    今年上半年,羅店鎮政府聯合婺城區環保部門,與合作社的社員們一起開了社員大會,大會的出席率是100%。在會上,各個養殖戶在鄉鎮和環保部門的見證下,與合作社簽下了協議,承諾不再使用廢料。
 
    只是,一到冬天,這個現象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