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廁所後的明渠排汙口,驚現鯰魚、鯽魚、鯉魚,甚至還能看到林蛙……這可忙壞了附近的居民,有人打撈出來,送到早市去賣了。
 
    除了魚還有林蛙
 
    長春市的君子蘭公園不大,但最近三四天,人流量猛增,尤其是那棟黃色室外公共廁所旁的排汙口,每天都有人低頭往水裏瞧。
 
    “有魚!”
 
    “這地方怎麼能有魚?這是排汙口。”
 
    “不信你盯著往水裏瞅,水裏動的都是大魚小魚。”
 
    只要隨便找到個人問,他們準會這麼說。“不僅有魚,還特別大,有這麼長。”一名60多歲的大爺兩只手比劃著說,那鯰魚有20多厘米,鯽魚也有一巴掌大。旁邊的大爺補充一句,“還有比那個大的,連林蛙都有。”
 
    他們聊的正熱鬧,迎面過來一個老太太,“不能吃,溝子臭死了,魚也臭。”
 
    “不臭,那都是活魚。”老人們越說越熱鬧。
 
    聽說撈出來200多斤
 
    頻現活魚的排汙口,就在公園的南邊,一條排汙明渠繞過旱廁,旱廁後有一大塊水泥石板,一個寬四五米的排汙口對著廁所,在不遠處和明渠合流。
 
    排汙口站了個男人,低頭往水裏瞧,昨個兒一大早他就守在這了,看水裏還有沒有大魚。他叫王誌有,63歲,住在不遠處的溫馨花園。“這魚就是三四天前出現的。”他說,那天早晨公廁後面圍了特別多的人,“你瞧這跟前兒的小道兒,都是那天看熱鬧的人踩出來的。”
 
    不知道誰最早發現水裏有魚的,反正晨練的人聽說了,全跑過來瞧,嚇得上廁所的人都不敢進公廁。一個男人把兩只塑料桶放一邊,拿著一根長桿子綁著的魚網,一網下去,四五條20多厘米長的鯰魚就兜了上來。
 
    人群躁動了,“真有魚,這麼大個兒!”於是,不知道誰拿了手電,朝水面晃,魚馬上就聚過來。撈魚的男人又是一網,這回鯉魚、鯽魚全都有。水面上還有林蛙翻白眼浮出來。
 
    “聽說這幾天,他們撈出200多斤魚,全都拿早市賣了。十塊錢三斤,一會兒就賣光。”王誌有繼續低頭找魚,他發現了一條大的,晃了一下就沈到水裏。暗綠色的水面飄著腥臭味兒,石板上的冰特別滑,“千萬站穩了,這排汙口有兩米多深,掉下去可不是鬧著玩的。”
 
    正說著,不遠處來了兩個男人,“聽說這臭水溝有魚?在哪兒呢?”徑直奔管口來,低頭一瞧,“嘿,真有,這一下就聚過來四五條。”記者低頭去尋,水中幾個黑影一下就消失了,石礅子旁,一條手掌長的鯽魚停著不動,不一會兒就沈了進去。
 
    這魚究竟從哪兒來的呢?大夥兒都很納悶。
 
    “一定是上面水產市場誰家池子壞了,魚都跑了。”王誌有推測。
 
    沒有商戶說跑了魚
 
    周末中午的水產批發市場,生意都結束了,開門的沒幾家。聽說排汙口有活魚,賣魚的都笑了。沒人說自家的魚池漏,也都沒聽說別人家的魚“越獄”。
 
    物業的工作人員聽了這事,咯咯直笑,“這魚怎麼能跑出去呢?”
 
    熟悉排水系統的王先生說,市場的魚池是專門的水循環系統,“儲水池有過濾網,即便有魚進去了,也被網截住了。再說那麼多,都得把過濾網堵死。”
 
    繼續找賣魚的地方,原來的老水產市場,業戶也多數關門休息了。
 
    光復路上還有一家商場賣魚,商戶說,水池管口直徑最多10厘米,“跑一條兩條可能,200多斤都跑了,賣魚的得多沒長心啊!”記者走了一大圈,商戶們都說,自己的魚沒“越獄”。
 
    這種“垃圾魚”不能吃
 
    這些魚能不能是原本就生活在汙水中的?水產專家黃權介紹,有這種可能性。鯰魚耐低氧、淺水或受到汙染的水域中,即使在化糞池裏也能生存。“廣西岑溪市‘鬼屋’不就是一群鯰魚鬧的嘛。”如果水面不是一凍到底,鯉魚、鯽魚也能生存。但林蛙生存的可能性很小。
 
    聽說是這幾天集中出現的,黃權認為“逃逸的可能性最大”。很多魚都會從下水口逃出來,聚集在地溝裏,氣溫下降後,找水深、溫度相對高的地方聚集。
 
    但不管是生活在汙水中的,還是從水產市場“越獄”的,“進入排汙口,就變成了‘垃圾魚’,不能食用。”黃權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