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3年的時候,四川洪雅縣槽漁灘鎮龍溪村的村民就在龍溪上遊建起了兩個大型娃娃魚養殖場。現在,在養殖大戶的帶領下,整個槽漁灘鎮已有近20戶農戶養殖娃娃魚,數量近3000尾。 生態養殖 娃娃魚在龍溪村“活得舒坦” 沿著清澈的龍溪逆流而上,記者來到了養殖大戶張建祥的養殖場。
談到娃娃魚的飼養,張建祥坦言,要養好娃娃魚並不容易,首先需要取得國家相關部門的養殖許可證,而該證的資格審核非常嚴格。同時,娃娃魚對生存條件的要求也很高,它們有喜陰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臟的生活特點,因此人工建造娃娃魚養殖池,最好仿照自然界的生活狀況等來修建。
在養殖場,記者看見綠草掩蓋下的小水溝流水潺潺,一群群小魚在裏面自由地遊著。張建祥指著水溝邊一塊像磚頭一樣的東西說:“快看,鉆出個頭來了。”原來,水溝間的隔離帶下面露出的“磚頭”就是娃娃魚。“這都是給它們建的仿真洞穴,為了保證水的流動,在它的巢周圍開了很多進出水口。這個稍大一點的才是它的門。”張建祥說。 再往上走,是另一家養殖大戶楊洪才的養殖場。近5畝的養殖場呈梯田狀分布在山坡上。走近一看,養殖場裏的娃娃魚張開了大嘴,一條來不及逃離的小魚便成了它的腹中餐。“仿生態養殖,就是完全模仿娃娃魚的野生環境,讓它們自己捕食。這些放在裏面的小魚就是它們的飼料。”楊洪才說,“用鮮活小魚作為食物,還可以適時監測水質。” “自由戀愛” 娃娃魚幼苗成活率高 談話間,楊洪才提醒說“走路要輕點”。“這段時間是娃娃魚的發情期,不要讓它們受到驚嚇。”他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揭開一塊水泥板,一條長約1米的娃娃魚懶懶地動了動身子。
據他介紹,養殖場裏的種魚都實行自由戀愛,自然交配。等到卵受精後再撈到孵化室自然孵化。“我們堅決不人工催卵、人工授精,那樣出來的小苗適應性差,後期的飼養難度大。”楊洪才說。
打開育苗室的門,陰暗的室內建有多個1米見方的小池,在淺淺的水裏間隔著放著很多瓦片。楊洪才揭開一片瓦,只見四五條六七公分長的娃娃魚便迅速逃離開來。“這樣的魚苗,我自己飼養的話能保證成活率在95%以上。種魚根據其體重的不同,產卵量是不同的。在盛產期,曾經出現過一條十多斤的娃娃魚一次性產卵並成功受精成功孵化近1800條的記錄。”楊洪才介紹。 風險雖大 養殖利潤十分可觀 娃娃魚養殖負責人張建祥介紹,娃娃魚的養殖成本較高,購買種苗非常昂貴,體長三厘米的魚苗通常可以賣到300元/尾,而體長在六七厘米的,售價更是高達600元/尾。從幼苗養到1.5公斤左右,大致需要3年時間,養殖成本大概在1500元左右。如果飼養不當或者水質不達標,娃娃魚很容易得病甚至死亡,因此養殖風險很大。 雖然養殖成本高,但是利潤也非常可觀。“我單賣是1500元左右一斤。”張建祥介紹,娃娃魚富含氨基酸等人體所需營養成分。加之市場稀有,對高端消費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人工餵養娃娃魚是條不錯的致富路子。一條娃娃魚,3年之內凈利潤可以達到3000元,收益相當不錯。”張建祥說,2008年,他買回了100尾二代娃娃魚幼苗,養殖2年多後,賣了70余尾,收入近30萬元。
“我們正在籌劃成立娃娃魚養殖合作社。目的就是把養殖事業做大,做好,做強。爭取像陜西漢中一樣,成為娃娃魚之鄉。”張建祥信心十足地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