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僅供參考)步幅問題。

  多數教材上說要用較小步幅邁步,俺的體會不同,長時間的行進中俺習慣於用較大的步幅(比平時走路的步幅稍大),這樣感到更輕松一些。(因為減少了總的邁步次數,或許有利於減輕腳底的磨損?)

  12、中途休息時不要脫鞋。

  長時間行進腳一定會浮腫,脫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較難受的。

  13、(推薦!)背包防水。

  登山包本身都有一定的防水性,防雨罩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用東西。但是,如果你被雨水持續不斷地淋過三四個小時以上,你就知道防雨罩也不是完全可靠的。防水袋雖好但是容量有限,推薦用大塑料袋(家電包裝的那種,夠大)包裹衣物和睡袋。類似白馬這樣的溯溪活動這樣做就更有必要了。

  14、(強烈推薦)怎麽裝睡袋。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用壓縮袋來裝睡袋,錯!這種辦法俺早就拋棄了。睡袋反正放在最底層,不要額外包裝,直接塞進背包裏,然後上面該裝什麽裝什麽,只管使勁壓。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空間,裝好的包內部充實,外觀飽滿。

  15、(參考)GPS與登山表、指南針。

  這個話題其實有點多余,因為已經有很多人談過了。GPS是個好東西,也很專業,可惜使用中的限製因素太多了:太耗電、太容易受天氣和地形影響、反應速度慢,我們又很難搞到大比例尺地形圖,還有一些時候萬事具備,天上就是沒有星星經過!登山表提供的海拔數據受氣壓影響大,但是測量相對高度還是比較準的。比較典型的一次,俺在山裏走了一個星期,GPS竟然只在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總共收到了3次信號,一路上的高度測量全靠卡西歐了。手表嘛反正帶著不礙事,GPS有時候就可以精簡掉了。

  很多人還喜歡攜帶軍用指南針,比較流行的是62、65式。俺推薦定向越野用指南針(其實不是專業定向用的,是那種有機玻璃的,跟手機面積差不多的)。實際上軍用指南針並不適合戶外,偏重偏大,坡度計、裏程計、速度盤、精確定向、測距等功能發揮不了太大用處,定向越野指南針輕巧簡單實用,二三十塊錢的質量就足夠好了。

  16、(推薦)開路刀。

  狗腿當然很威風,但是對付南方山路上柔韌的荊棘和雜草,這玩藝兒實在老牛攆兔子有勁使不上。砍樹當然不錯,但是俺認為只要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都不應當動它們。俺自己找鐵匠打了一把開路刀,長,細,薄,輕,鋒利,開路非常好使。

  17、(推薦)水袋咀。

  鴨嘴獸水袋的吸管咀子是裸露的,容易臟,背包上肩時不小心還容易擠出水來弄濕後背。這個水管的吸咀是可以拔下來的,用裝膠卷的塑料盒做個套子很容易。建議用富士的,白色半透明的比較醒目。

  18、(參考)水壺。

  要亮騷、表明你是一頭戶外驢,Laken、SIGG必備,要實用,軍用套壺最好。性價比高,非常結實。Laken、SIGG倒是輕了那麽一點點,可惜一撞就癟,瓶塞子又很容易滑絲,而且,你需要將一壺水保存一個星期再喝嗎?當然,飲料瓶子也非常好。

  19、(推薦)不銹鋼小口杯。

  超市有賣,7cm口徑的比較合適,幾塊錢,用不壞。宿營時用這個,行進時用帶吸管的水袋,搭配得非常好。不用時用小塊掛掛在背包上,途中在溪流裏舀水喝也很方便。

  20、(參考)太陽鏡。

  俺的眼睛比較畏光,平時離不了太陽鏡。但是進山一般不帶,有頂帶檐的帽子就夠了――山裏實在沒甚麽晃眼的東西。當然,類似神農頂那樣開闊的地方另說,冰雪地帶太陽鏡更是必不可少――不過那時你或許更需要一只雪鏡,而且必須是防霧的。在低溫條件下,不能防霧的雪鏡基本上就是廢物。
下一頁:請點擊 --本篇文章內容列表-- -------------------- 1 - 個性化的實用戶外小經驗 2 - 個性化的實用戶外小經驗 3 - 個性化的實用戶外小經驗 4 - 個性化的實用戶外小經驗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