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眾多驢友對戶外遠行仍然執著非常,情有獨鐘,令小菜驢佩服不已!前幾天偶在磨房中看到驢友詢問曬傷後如何處理的帖子,再聯想到小菜驢的一個朋友也曾出現曬傷後疼得“嗷嗷”驢叫,夜不能寐得情景。(待到要“脫驢皮”時,居然得意樣洋與小菜驢分享:“胳膊上的皮比肩膀上的容易揭,你看,你看,一揭就一大塊,好過癮啊!”每每想到此情此景,就聯想到猴子抓虱子,不禁忍俊不已,哈哈哈,爽!)  

    如果各位驢友已經或者正準備選用一支遠行用的防曬品,在此小菜驢願意與各位驢友分享一下夏日防曬的點點滴滴。 

                           防曬常識篇 
     [ 首先想開門見山的講,從專業角度看,防曬品的主要作用只是防曬傷,只有較小的防曬黑效果。行內的人士認為,僅靠防曬品的作用,達到完全不曬黑的效果在目前幾乎時不可能的。(對MM來說是不是很失望)。 
     理論上講,防曬指數的高低能高反映防曬產品紫外線防護能力的大小。SPF指數越高,所給予的保護便越搭,但客觀的講,SPF值的增長與屏擋紫外線的能力並不能成正比。 
    現在我們常常聽到防曬品有化學防曬和物理防曬,這兩種防曬方法實際是指防曬劑的不同:化學防曬的成分主要是:紫外線吸收劑,物理防曬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線屏蔽劑。這兩種防曬劑各有各的優點與缺點。 
    紫外線吸收劑,優點是製成的產品透明感好,缺點是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種類和添加量都受到國家衛生部的嚴格控製。紫外線屏蔽劑,優點是對紫外線有驚人的散射作用,使用安全,很少引起過敏反應,添加量也不受控製。 
     因此,本人告戒各位驢友,不要盲目選用SPF 值高的產品,因為防曬劑在吸收紫外線的同時,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過量的紫外線吸收劑會對皮膚造成沈重的負擔。 

                           防曬實用篇 
    在購買防曬品時,如果只標註SPF值,就只對UVB有阻擋作用;那麽對UBA起阻擋作用的標註是什麽呢?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標誌,一般歐洲品牌以UVA後加★表示,日本品牌以PA表示。 
    經常在室外工作或中午在室外活動驢友,推薦使用SPF20左右、PA++的防曬品;在烈日下或海灘遊泳室,宜選擇SPF30、PA+++的製品。(一般環境下的防曬只須選用SPF10左右、PA+的防曬品)。 
    防曬品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在出門前半小時至1小時先行塗抹。當各位驢友塗抹防曬品後出門進行戶外活動,需要註意防曬用品所使用的時間,若超過安全的日曬時段,一樣會被曬傷曬黑。由於水會吸收紫外線,因此在補擦防曬品時,務必先將身上的水份及汗水擦幹後再塗防曬品。 
    有一點要提醒各位驢友,現在市場上有號稱汗水沖不掉的防曬護膚品,小菜驢在此奉勸您除了遊泳之外少用為佳。因為這類產品塗在皮膚上有一種不透氣的油膩感,使皮膚呼吸不暢。 

                            防曬修護篇 
    曬黑是一種燙傷狀態,不要認為很容易處理,大範圍的嚴重曬傷常會使免疫力降低。曬傷後最重要的是耐心地讓皮膚表面冷卻,避免發炎。以下是日曬後依癥狀不同的幾種修護方法。 
   癥狀1――稍微赤紅 
   比較輕微的曬傷可用含有大量化妝水(爽膚水)的化妝棉做面膜,以敷臉方式減輕肌膚發炎癥狀,等肌膚狀態穩定後,再塗抹乳液狀護膚品來滋潤肌膚。(如果雄驢不屑於使用化妝水,建議使用冰水)。 
   癥狀2――感覺發熱 
   感覺發熱的肌膚,最重要的是先冷卻肌膚、止住發熱癥狀。可以用冰水或具有鎮靜效果的化妝水輕輕拍打,使肌膚的狀況穩定下來,並立即塗抹乳液狀護膚品,防治脫皮現象。 
    癥狀3――熱得發痛 
    已經接近發炎得重度曬傷,解決對策只能以冷水冷卻肌膚,不要擦任何東西(當然,醫生提供得藥物除外)。若是手、腳曬傷,用冷水敷即可,但臉部就不能這樣做,可用布沾冷水帖再肌膚上或用毛巾包裹冰塊,冰鎮再發熱的皮膚上。以減緩燥熱不舒服的感覺,2個星期之內避免使用特別保養品。 
12下一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