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屬於多足綱,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口註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臨床表現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膻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
應急處理
蜈蚣咬傷後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濕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癥狀者直速到醫院治。
蠍螫蜘蛛綱,蠍子螫刺人時,由毒腺分泌毒液進人人體,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應。
應急處理
在傷肢上端2~3厘米處,用布帶紮緊,每15分鐘放松1~2分鐘,傷口周圍可用冰敷,切開傷處皮膚,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並選用高錳酸鉀液、石灰水沖洗傷口。癥狀較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