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戶外活動中防曬非常重要的自己保護措施,令許多"驢友"感到困惑:防曬品上標有防曬指數SPF和PA,不知自己該如何選擇。
購買:
適合自己就是好的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皮膚科專家余冰副教授說,SPF和PA分別是防光系數和長波紫外線防護等級的英文縮寫,是國際通用標準。客觀地說,防曬指數的高低能夠反映出防曬產品對紫外線防護能力的大小。這兩個數值越高,防曬效果越好。然而需要註意的是,防護系數越高,防曬品的致敏性就越高,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出現塗抹部位的丘疹、瘙癢等。
通常防曬品的最低防曬指數為SPF2-6,中等防曬指數為SPF6-8,SPF12-20範圍內的產品為高強防曬品,SPF值在20-30之間的產品為超高強防曬品。
關於如何選購適合自己使用的防曬品,推薦以下三個標準。以室內工作為主的人,宜選用SPF10左右、PA+的防曬品;室外工作者建議使用SPF20左右、PA++的防曬品;烈日下活動及進行海水浴時,宜使用耐水性好的防曬品,SPF30左右、PA+++的製品。當然,防護系數高的防曬品對日光性皮炎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對雀斑、黃褐斑有防止色素加深的作用。
誤區:
黑皮膚無須防曬
很多人由於開始不註意防曬,皮膚變黑,認為再塗防曬霜已經沒有用了。專家提醒您,當皮膚有變黑、幹燥、脫皮和缺水的現象時,就表示肌膚已經被曬傷了,這時更需要防曬品的呵護,同時配合使用一些曬後修護類產品。
夏季的皮膚科門診,經常見到一些患有日光性皮炎、日光性蕁麻疹的病人前來訴苦。他們說,防曬霜對他們無效,用了等於沒用。專家認為,不是防曬霜沒用,而是他們使用的劑量不夠。
許多人認為,只要使用防曬化妝品,就可以防光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防曬用品的防光效果與它的實際塗布量密切相關。防曬品測定方法中規定的塗布量是每平方厘米2毫克,而實際調查發現,大多數人的使用量僅為0.5毫克,即僅用了1/4的量。當塗布量減半時,其防光效果就下降50%~60%。這就是許多人塗了防曬霜照樣被曬黑、曬傷的原因。
建議:
隨身帶一瓶防曬乳
為了使防曬用品真正起到防曬作用,專家建議,塗抹時要註意用夠量。為了使皮膚有充足的吸收時間,要在出門前半小時使用。由於防曬品吸收紫外線有一定的飽和度,戶外活動者要隨身帶一瓶防曬乳,每隔兩小時重復塗抹一次。不光是面部,手臂、頸部等裸露處均要塗抹,眼睛周圍也要塗上專用的防曬眼霜。若面部或眼睛被曬傷,應及時用冰水或冰黃瓜冷敷。
最後強調一下,防曬化妝品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由於紫外線可使皮膚膠原分解,促使皮膚老化,產生皺紋,所以,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選擇保濕防曬的化妝品更重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