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水庫已凍得結結實實,幾輛小汽車在上面駛過也無妨。1月18日,在莊河市大鄭鎮南甸村水庫,北方最具特色的冬季捕魚作業熱鬧開場。有著40年水庫捕魚經驗的“魚把頭”高元勝提前一天在冰下下網,第二天中午,3張百米漁網撈回上千斤野生淡水魚。“魚把頭”能透過厚厚冰面找到魚群 提起冬捕,人們最先想到的是久負盛名的吉林省查幹湖冬捕,實際上每年冬天本市周邊的部分水庫也進行著捕魚作業。 1月18日,記者來到莊河市大鄭鎮南甸村水庫。莊河的最低溫度比市區低了6℃,水庫的冰凍期也相對較長。水庫負責人魏振剛介紹,從去年11月末水庫就開始上凍了,眼下一千畝的水庫已凍得很結實。

  天剛剛亮,在四周無遮擋的冰面上,凜冽的北風吹得更加兇猛。“今天刮北風怕是要影響收成了。 ”“魚把頭”高元勝嘟囔著。說話間高元勝帶著兩個幫手,將工具裝上小面包車,駛向水庫中央。“這個水庫沒有人工飼料,全是野生魚,魚不一定特別大,但肉質絕對個頂個的好。 ”高元勝打小在水庫邊長大,有40年捕魚經驗。高元勝在大連很多水庫捕過魚,不給魚餵飼料成為他選擇水庫的標準。高元勝支招說,你只要看看水庫周邊有沒有餵料臺,就能判斷這個水庫有沒有餵飼料了。

  做“魚把頭”最重要的是懂技能,技能之一便是透過厚厚的冰面能判斷出冰下的魚群。高元勝說,水下溫度是相對穩定的,受光照影響,魚喜好由水深的地方向淺的地方遊。冬季魚的活動量小,如果淺岸水下有深坑或溝,那定是魚群聚集的地方。高元勝每到一個水庫都先找當地老人聊天,因為只有當地的老人最了解庫底哪兒是溝哪兒是幫子。一網收成不好,卻能透露魚群去哪兒了 確定好捕魚點後,高元勝拿出一個不銹鋼的錐形工具――冰鑹子。冰鑹子一頭系著一根長繩,另一邊兩片鋒利的齒輪快速轉動,放到冰面上1分鐘的工夫,就鉆出了一個圓洞。高元勝介紹,漁網不同冬捕方式也不一樣,查幹湖捕魚延續的是古老的方式,一張漁網一般上千米,和海上拖網船捕撈方式相似。而較簡單的方法是用絲網,大約100米長的絲網順著冰鑹子進入水中,在放漁網的同時,另一個人在距離冰洞大約100米的冰上再打一個洞,借助冰鑹子的浮力,將漁網從新冰洞拽起,這樣漁網就能在水下完全展開。從經濟效益考慮,高元勝用的是絲網捕魚法。“如果想要好收成,最好隔天再收網。”這一網下實後,高元勝帶著記者來到前一天下的網口準備收網。100米長的絲網,靠兩三個人合力就能拉出。一會兒工夫,大魚陸續“現身”。漁網全部收起後,高元勝粗略估計有四五百斤的收成。

  然而,並不是每一網都有好收成。在高元勝收到第三網時,漁網都起了一半了,才見到一條大魚。憑著魚頭方向,高元勝判斷魚群順著水底深溝跑了。盡管這一網收成慘淡,可高元勝立即在不遠處冰面上鑿出一個圓洞重新下網。“魚頭向左向右或是向上向下都是信號,這一網魚群跑了,但可判斷出遊動的方向,這樣下一網一定豐收。 ”高元勝說。相關新聞冬捕興起 農家樂淡季不淡 每年冬天受氣溫影響,城裏人不愛出門,農村可娛樂項目也較單一,冬季成了農家樂的淡季。而如今,隨著本市周邊水庫興起的冬捕項目,吸引了城裏人冬季出遊的樂趣。以此次記者采訪目的地為例,盡管地點較偏,但在冬捕的吸引下,每周末都能吸引不少自駕族前往。水庫冬季采捕上來的魚,不再依賴黑龍江等地收購商購買,在魚的定價上有了自主權。 另據記者從市水務部門了解到,全市大中小型水庫共有263個,但並不是每一個水庫都適合淡水魚捕撈。目前,安全仍是水務管理部門第一要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