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記者在江北莊橋街道洪家村洪家河看到河面綠波粼粼。住在河邊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往這裏的河水發黑發臭,現在發黑發臭現象不見了,魚兒又回來了,晴朗的天氣,還有村民在河邊垂釣。據介紹,這主要得益於村裏建起了一個“微型汙水處理廠”。

  這個“微型汙水處理廠”建在離洪家河岸不遠的地方,占地20平方米左右,由汙水調節池、汙水處理器和回用水池組成。每家每戶的生活汙水通過管道輸送到汙水調節池內存儲起來後,通過水泵抽入汙水處理器,經汙水處理器處理的生活汙水最後通過回用水池流到河中。

  據洪家村村委會主任王健宏介紹,該“微型汙水處理廠”建成於2012年10月,該村有住戶120戶左右,共計300多人,日處理規模為100噸的汙水處理設施,能滿足整個村的生活汙水處理需求。該村的生活汙水經過這一“微型汙水處理廠”處理後,少部分成為公廁的日常沖洗用水,大部分則回流洪家河作為河道的補給用水,而河水還是附近農田的主要灌溉用水。

  據介紹,我市除了江北洪家村外,慈城半浦村、寧海胡陳鄉梅山村和胡東村等地也已引進這一技術,用於農村生活汙水治理。

  市環境監測中心出示的監測數據顯示,洪家村生活汙水經膜技術汙水處理器處理後排放的廢水,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