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山東東營市民王太省接到了雙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的通知,取回了剛寄送至東營的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智能細線釣大魚控製器以及安裝上述控製器的釣魚竿,除了這一項外,他還申報了另外2項發明專利,均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
釣魚失敗激發靈感
今年60周歲的王太省是東營康力文化市場一家古玩茶葉店的老板,他研究古玩30多年,接觸茶葉也有10多年了。說起這次獲得專利,還要從2014年9月份說起。
那時,他因受網友坑騙,損失慘重,極度消沈,便索性外出垂釣散心,沒料想連續幾次失敗的釣魚經歷竟造就了一項新發明的誕生。
“不管什麼樣的好竿好線,都難以細線釣大魚。雖然細線釣魚靈敏度高,但釣到大魚時容易斷。粗線雖然結實,但信號遲鈍且不能規避魚的視覺。若用粗線釣到了大魚,即便線不斷,也可能鉤斷或者斷桿,甚至掛裂魚唇而跑魚。”王太省一邊給記者展示自己的新發明一邊分析道,“我在魚竿把手處設計了一控製器,原理是由變力轉化為卸力,用的是我2012年製作的探索航母攔繩索實驗模型部件,將釣魚控製器絲扣連接到釣魚竿後堵絲扣處,主線通過竿管到竿稍,連接釣線。把魚竿承受力分散到控製器上,起到配重作用,讓垂釣者揚竿輕,更容易刺魚。”
為造魚竿關店數月
有了發明新型魚竿的想法後,王太省每天都關閉店門自己一個人在屋裏研究。好友每每拜訪總不見開門,就打電話問他是不是遇到啥事了,這才知道原來他一直都在店裏,只是關著門在裏面鼓搗起了發明。
“我幾乎不看電視劇和娛樂節目,自從有了電腦後,我也只從網上看《動物世界》、《探索發現》這兩檔節目。多半時間是讀書,研究書中的一些知識。別人看書都看得比較快,但我看一本書會十天半月地看,反復看,逐字逐句推敲研究,一定要深入到書的內涵中。”王太省說道。
這次發明,投資一次模具就近三萬,王太省共投了三次,實驗了上千次才終於取得成功。
發明將明年3月上市
自今年6月中旬申報專利到10月上旬拿到證書,王太省說自己太期待了,因為有了這份認可,自己會更有信心去大膽實踐。
王太省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拿到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的智能魚竿正在投產,預計明年3月份即可上市,而申報的兩項發明專利也已獲得審查,證書會根據國家專利規定的程序陸續發放下來。王太省希望通過報紙感謝所有在這次申報專利中幫助過自己的朋友們,並表示拿到證書後計劃開辦一個漁具開發生產廠,把新發明的便利帶給垂釣愛好者。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