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下海的第一步就是缸體的確定和器材的選擇 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規律是永恒不變的 當然要排除抓住人們這種心理的商家 這個就要自己多看看了解一下了 斟酌下自己的荷包 心裏有個底 不要光算開缸需要的費用 後期維護設備更疊的費用也要考慮進去 當然一步到位和有錢愛折騰的不用考慮這些 但是畢竟一步到位還是有點小貴的。
看到新手區經常有人問 需不需要ro機 需不需要冷水機 我覺得既然決定下海 除非是在昆明這種自來水水質很好的情況下用自來水 不然300多買個ro機 對於一個可以下海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壓力 即使霧霾我們也能活著 但是我們還是想生活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中不是麼 冷水機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管30度珊瑚能不能活 最舒服的溫度還是25-28這樣子 海缸的用電量還是挺大的 比日常用電要高不少 但是相對開個缸還是九牛一毛了
設備搞定以後就是開缸爆藻了 經常有人問石頭離水多久有沒有問題 用淡水沖有沒有關系 我第二個缸活石在路上走了2天 來的時候稍微有點發黑發臭 但是不嚴重 我感覺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畢竟還是要養水 有人想用死石開缸覺得雜七雜八的東西比較少 我覺得一來死石比較難處理幹凈 穩定的也比較慢 二來放了活石引菌 不還是用了活石了麼 還是帶東西進去了 牌子的死石嘛說起來還是挺貴的
爆藻期間 新下海的人會很好奇 每天觀察藻怎麼樣了 石頭上長了什麼出來 怎麼還不出綠藻 這樣算白了沒有 海缸是個很考驗耐心的愛好 養水的好壞對於後期養得好不好起著很大的作用 雖然60分也是及格 但是能考到90分更好不是麼 爆藻最好把主缸包起來 每天補水 觀察藻是否白化 看到小生物處理掉 寧可錯殺一千 也不放過一個是我的宗旨 養水的好處就把樂師的帖子搬出來啦 http://www.cmfish.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002
我開缸兩次都沒忍住 現在挺後悔的 一缸木耳擺在我眼前 爆完藻石頭還是刷刷幹凈比較好 或者爆藻前就把雜七雜八的藻刷了
爆藻結束 就要開始一個很糾結的階段 就是造景 本人藝術細胞為0 第一個缸石頭擺了無數次 終究沒有擺出一個自己滿意的景來 生物倒是折騰死不少 所以造景的時候一次成型 後期不要去動 再怎麼動也不會有最滿意的時候 還會造成水質波動 影響生物狀態 不管第一次擺的好不好 下了生物還是少撥弄為妙 雖然這麼說 我第二個缸我還是鼓搗了2次石頭 大家一定要忍住啊 放不放沙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反正我沒放 要放沙的話最好在下生物前就下去 選擇相對大一點的沙子 不然會被造浪吹得漫天飛舞 也不能太大 不然翻砂生物會搞不定 純柏林的話石頭多點比較好 但是主缸石頭太多影響水流 容易造成死角 建議主缸石頭少一點 多余的放在底缸 以後要換石頭的話更換底缸的就行 比較方便 底缸放不了的話那也沒辦法了 前幾天我壞了一個造浪 本來沒什麼感覺 第三天缸壁開始出藻變快 造浪來了一吹 乖乖 滿缸飛屎 一定要盡量避免死角 實在沒辦法也要控製在一個 換水時抽掉 有條件每天清理 當初造景的時候我考慮水流通常特意找了些下面有縫的石頭放在底下 然後就郁悶了 死角往往就在那下面 換水的時候抽水管很難抽到
好了 造景搞定 就可以開始進貨了 本人因為荷包比較癟 所以對於買生物不是很了解 大多東西都是從魚友那裏弄來的 不過魚的話最好還是檢疫一下 不然很容易團滅 團滅了的話乖乖多養一段時間水 不然結果可能是再滅一次 珊瑚的話下快點對系統的沖擊小一點 下魚一定要稍微慢點 下一次魚後等待系統穩定再進下一批 防止系統不穩進魚後壓力過大系統崩潰
團購和淘寶的東西好壞很難預測 魚店的東西雖然貴點 但是可以挑可以看狀態 但是貴的太離譜的話就要量力而行了
開缸前期還是比較麻煩的 慢慢的就會迎來穩定 開始漫長的維持期 我的缸還說不上穩定 所以後面的事情還有待慢慢的發掘 先說一下日常的維護
一、擦缸 我是每天擦一下的 不過因為缸擦是那種20幾塊小缸用用的 所以沒什麼力 擦的效果不是太好 也不住家裏 沒功夫好好擦 所以比較臟 cmf的美缸個個缸壁幹幹凈凈 除了水質控製的好 有藻缸ats控製以外 還有一點就是平時日常維護經常擦缸 當然拍照前也會好好的清理一下 一般水不是太肥 藻可以很簡單的擦去 擦拭的時候要小心缸擦夾進石頭屑或者沙子 這樣容易刮花玻璃 影響觀賞效果 沒錯 我的玻璃已經被我刮傷了
二、本來我決定每周10% 現在因為死角問題是每周兩次5% 可以減少垃圾的囤積 住回家以後準備每天換水抽掉垃圾 每天換1.5% 換水的多少還是要觀察珊瑚的狀態 因為換水可以帶入一些滴定不補充的元素 這個要自己多觀察多摸索 就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魚缸的換水方式 至於換水要不要加硝化細菌 就不與討論了 自己看著辦吧 還是那句話 自己摸索 可以試試加了效果如何
三、有孩子的人會有種感覺 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 感覺不是很明顯 但是一個許久未見的人看見了他就會說哇長這麼大啦 然後翻翻以前拍的照片 發現孩子確實長大了不少 魚缸也是一樣 多拍照 記錄下魚缸的狀態 畢竟好記心不如爛筆頭 如果覺得存著照片很費內存 現在有很多網上雲盤可以儲存文件 非常的方便 你可以記錄下造浪上水剛來有多大力道 半年後看看衰減是不是很嚴重 也可以看看燈光是否變暗 生物是否有所生長
四、對自己的維護進行記錄 當出現問題的時候 與其苦思冥想到底錯在哪裏 不如翻開記錄看看最近有什麼變動 買了什麼 少換水了麼 多加東西了麼 餵多了麼 每天或者每周對設備進行檢查 是否工作正常 這裏要提到插座的問題 加熱棒 兩根比較保險 壞了一個還能有個撐著 而且最好插在兩個插座上 避免把一個插座碰掉導致溫度過低 當然把倆都碰掉了那也是命了 上水有條件的話最好也弄倆 但是小缸的話就比較難看了 設備最好有個備用 壞了可以立刻換上 不然容易造成水質波動 波動是一瞬間的事情 但是要恢復 往往需要一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 家裏備個幹電泵也是有必要的 防止停電 最好還是能弄個逆變器或者發電機 不過代價比較大 附近有魚友有的話 可以江湖救急一下 哈哈
五、手少下水鼓搗 即使要下也得把手和膀子洗幹凈 最好還是借助工具 減少手下水 夾珊瑚可以用珊瑚夾 不方便可以帶長的手套 某寶有那種一次性的到手腕上面的手套 還是挺不錯的
六、蛋分的進氣管容易積鹽 有條件的話進氣口通根管子到櫃子外面或者遠離收集杯 不然很容易堵 我的蛋4個月已經堵了兩次 因為進氣比較大 以前bm也堵過
七、溫度計 便宜貨 多買幾個 每次買東西的時候買個一根回來 對比下每個溫度計的溫度 我開第二個缸的時候買了根拐棍 用鹵素爆藻 感覺溫度很平常 結果另外拿了兩根溫度計一試發現那根比正常溫度低了亮度 幸虧是在爆藻
八、關於化鹽 有人說鹽化的慢 不能一股腦的把鹽加進去沈底了再攪 要邊攪邊慢慢加鹽 基本加完就還剩一點點鹽渣了 稍微靜置一會就能融化
一個愛好時間久了 慢慢就會覺得平淡 或者狀態好了 慢慢就會懈怠 往往一個疏忽 就會導致珊瑚的狀態變差 我們一定要督促自己 做好日常維護 防範於未然
以上為個人觀點 並非正確觀點 有異議的歡迎討論 出了問題不要怪我哈 祝大家都擁有一個自己心目中的美缸 但是事實是殘酷的 有一種缸永遠無法超越 那就是別人的缸。
聲明:以下內容僅個人見解 下海才一年半 只是略知一二 還不一定是對的 一切理論都在了解與推翻中 海水是個漫長的過程 十幾二十年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控 希望我可以堅持下去 海水是一個有錢有閑有恒心的愛好 如果欠缺其中兩點 還是三思後行 當然不在乎天長地久 只要曾經擁有的人也可以下來走一遭 ---作者 大小愛次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