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山區享受特權,故須保護山川原貌,包括申請入山許可證製度(Permit system)使末開發之地的人跡減少,封閉道路及山徑,推行恢復環境原貌之計畫,訂立相關法令,以及減少利益團體之剝削。我們一方面放輕腳步走過山林,一方面也必須向大眾大聲疾呼,支持保育山林的活動,審慎使用山林。為了讓下一代能欣賞我們目前看得到的美景,登山者務必要全力為大自然請命。 知識和技巧 登山若想獲得快樂,又要能全身而返,就必須熟悉登山技巧;為了自身和夥伴的安全著想,必須學習低沖擊性蠶營、導航、確保技術、繩索下降、冰川行進(Glacier Travel)、安全守則、野外急救法、救難、攀巖、冰攀等所需的工具和技巧。本書即為這些知識之指南。 做好體能準備 登山需要極佳的體能和精神,尤其是攀巖,高難度的攀巖更是如此――數年前還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現代的登山者已經做到了。認真的攀巖者會花很長的時間在專門健身房內的人工巖壁上練習,並以參加國際比賽為重。在登山界重視的是以無氧登頂世界最高峰,破最短的攀登時間記錄,而且攀登的路線也一次比一次困難。我們只要觀賞他們世界級的表現即可,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追求個人的滿足感,我們沒有必要把全副的精神放在這種高難度的活動上。 然而休閑式的登山活動,其水平也正逐年提升。登山究竟能否樂在其中或是苦不堪言,端視登山者的體能狀況是否良好而定。更重要的是,全體隊員的安全可能完全系於某一位隊員的體力之強弱。 許多登山者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健身。跑步、騎腳踏車、遊山泳、爬樓梯都是時下流行的有氧運動,如果一周至少有三天從事這類活動,便可以達到強健體魄的效果。至於背重裝備,登山的朋友則可以利用附近健行路徑進行訓練;冬季則可進行全國越野滑雪、特樂克式滑雪(Telemark Sking)和雪攀(Snowshoeing)。除了有氧運動之外,舉重亦可鍛鈴肌力,靠著伸展運動來增加柔軟度。 健身中心提供不少健身器材,如固定的腳踏車、跑步機、樓梯、劃船器等,便於使用者定期運動;健身教練可告知哪些運動對登山有幫助。登山種種的活動很費力,因此最佳的體能狀況便是登山的基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