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顙魚俗稱“嘎魚”,是我們熟悉的一種淡水魚,由於其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近年來日本、韓國及國內一些城市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這給黃顙魚養殖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作為龍頭企業的燈塔市忠信淡水漁業有限公司,從去年開始,帶頭嘗試稻田養殖黃顙魚,並獲得成功。

    據公司負責人介紹,插秧後,每畝稻田中放養300至500尾魚苗,經過近4個月的生長,魚苗可增重2至3兩,即可作為商品魚出售。僅此一項,每畝水稻就可增加收入300至500元。不僅如此,由於不噴施農藥,魚養稻,稻養魚,水稻也成為綠色食品,又可增加近200元的附加值。地還是這塊地,經濟效益卻增加了許多。

    由於我省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目前,這一養殖項目已被省政府列為漁業備增計劃的重要舉措之一,成為部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二、在稻田養殖黃顙魚生產中,選擇優良、健康的魚苗,對養殖戶的增產、增收起著重要的作用。

    燈塔市忠信淡水漁業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和大連水產學院養殖教學基地,公司充分發揮科技力量優勢,依靠先進的養殖技術和檢測設備,每天都對水質和魚苗生長狀況進行跟蹤檢測,通過分析、化驗,及時調整魚池的含氧量、PH值等理化指標,確保魚苗處於最佳的生長環境。

    針對目前正處於黃顙魚魚苗培育的關鍵時期,公司聘請了大連水產學院的專家和教授,在公司現場指導,確保出售的魚苗健康、無疾病、成活率高。

    目前,充足的黃顙魚魚苗已進入銷售旺季,除供給遼陽地區外,還遠銷吉林、黑龍江等地區。

    三、稻田養殖黃顙魚到底賺不賺錢、能不能賺錢,這是農民朋友最關心的問題。在采訪中,燈塔市忠信淡水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忠信告訴記者說,養殖黃顙魚能賺錢,而且切實可行。

    據了解,該公司去年在1000畝稻田中放養了黃顙魚,每畝投放400尾魚苗,經過近4個月的餵養,魚苗平均增重到100克左右成為商品魚,開始捕撈出售。

    田忠信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去年1000畝稻田共收獲商品魚3萬公斤,價格是每公斤30元,總收入近100萬元;每公斤商品魚的成本,包括飼料、藥物等平均15元左右,3萬公斤商品魚的總成本為50萬元,這樣一算,純收入一清二楚。他說,他去年僅此一項就賺了40多萬元。據了解,今年遼陽地區稻田養殖黃顙魚的面積將達到2萬畝,每畝效益按300元計算,可為這些農民帶來600萬元的收入,成為目前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