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水溫比較高,魚蝦蟹活動量以及攝食量明顯增加,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浮遊動物大量繁殖,此時蟹塘水環境處於劇烈變化狀態,經常呈現水質混濁不清,使河蟹、伊樂藻或輪葉黑藻正常生長受到影響,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清水質,保證河蟹正常生長。
常見水質混濁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
1、輪蟲引起的白霧狀水質。春夏間初次肥水後發生的可能性很大,用透明水杯取池水對陽光處觀察,可看到一個個小白點在活動,可判斷是輪蟲所致。方法與殺滅枝角類動物相同。
2、植物碎屑引起的白霧狀水質。肉眼可見大小不等的白色碎片或顆粒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這些碎片包含有若幹單胞藻、細菌及有機質等,采用二氧化氯全池潑灑1~2次後,再用生物製劑潑灑。
3、魚類過多等引起的泥漿式渾水。塘中有較多的泥鰍和鯽魚等野雜魚在池中活動,或河蟹因吃食不足而四周覓食活動,引起塘泥翻動而使水體渾濁。可采用“地籠”張捕魚類、增加河蟹投餌量等措施,保證河蟹吃好、吃飽。
4、加水或天氣因素引起河蟹應激反應導致渾水。進水過急過大會沖起底質引起渾水;溫差過大易引起水體對流運動、池底下有發酵氣體向上泛起影響水質清澈度。蟹塘加水註意要適當提高水位,而且要少量進水,不宜大排大換。陰雨天氣後要全池潑灑生物製劑、底改等藥物以防止河蟹應激反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