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觀念的認知與山難的發生 當在這趟受訓結束後我搭飛機回到紐約州時,哥哥前來接機並帶來了一個噩訊。國立臺東師範院校友兩人,於奧萬大南溪因遭逢豪雨,於渡河時處置不當遭湍急的溪水沖走,屍體卡在溪中之石頭與樹間。數日後臺灣大學登山社學生於無名山區的登山活動,也發生因高山病救助不及而造成國家折損英才事件。聞到此噩訊當時的心情相當的復雜。根據蒼鷹登山信息網的資料顯示(聯合報網站的聯合知識庫統計),近十年來(1992年09月至2002年05月)臺灣山難事件高達一百四 十二件,因登山而造成人員死亡數為五十四人,失蹤人數亦高達九人。探討其因素,死亡人數最多的是與溺水,其次是迷途、失蹤與疾病。如果你認同藉由登山安全觀念的加強、正確技術的熟練使用,能有效減低山難發生的頻率。那上述的觀念以不再是條列式的概論,而是你我所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感想(國外友人的眼光給予我們思考的空間) 這次參加課程訓練的學生來自臺灣、香港、澳洲、加拿大及美國。所學習的觀念與技能是符合國際標準。以往曾經聽臺灣的登山人士,批評歐美所教授的登山技術,並不適合臺灣地形使用,個人認為此種說法並不成立。希望有心學習戶外相關觀念與技術的同好,除了能在臺灣與具有正確觀念的前輩學習之外,如有機會更能前往歐美觀摹,以提升我們下一代的新觀念與新技術。現在臺灣的登山界是乎沈醉於海外的遠征活動,這種探險的活動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我個人認為, 在本身尚未具有海外遠征能力之前,是否該將個人目標放在學習正確的登山技術與登山環保倫理上。而不是花錢出國賭運氣,還讓國外的遠征隊伍看笑話。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絕佳天然環境,足以讓臺灣山嶽在全世界發光發亮。因此,真切的期望藉由更多人前往歐美學習的經驗,來給予臺灣的教育體製或是國家公園等相關單位,一個全新且截然不同的思考角度及空間,更期待能盡快在臺灣成立一所具國際水準的登山學校。 受訓過程中有一位來自香港的學員(在香港她是Outward Bound專職教練)在一次環境課程討論中提到她曾經多次來臺從事攀登活動。她很羨慕臺灣人,因為臺灣具有極佳的天然登山環境。但是,臺灣與香港一樣,在山上到處可見登山客隨意棄的垃圾。聽到國外人士對臺灣的批評,身為臺灣子民的我,當時覺得很丟臉,但卻能欣然接受。我說:這是存在的事實,但是我們正在積極的教育及改進 中,隨時歡迎各位來臺灣從事登山活動,屆時你將會見到我們的改變與成長。我對外國友人許下的承諾,希望能藉由你我的雙手共同來達成。 備註:NOLS相關信息取得: 網址:www.nols.edu E-mail: admissions@nols.edu Phone: 307-332-5300 Fax: 307-332-1220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