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局部凍傷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反應前期(前驅期),反應期(炎癥期)和反應後期(恢復期)。
1.反應前期 系指凍傷後至復溫融化前的一個階段,其主要臨床表現有受凍部位冰涼,蒼白、堅硬、感覺麻木或喪失。由於局部處於凍結狀態,其損傷範圍和程度往往難以判定。
2.反應期 包括復溫融化和復溫融化後的階段。凍傷損傷範圍和程度,隨復溫後逐漸明顯。我國自70年代起將凍傷的嚴重程度,統一改為三度分類法。其臨床表現如下:
一度 損傷在表皮層。局部皮膚發紅,腫脹,主要癥狀是刺痛、灼痛,一般能在短期內(約1周)痊愈。有時在數周或數月仍有局部出汗過多和冷感等後遺癥狀。一度凍傷與凍瘡的損傷機理雖有所不同,便臨床表現和治療基本相同。
二度 損傷達真皮層。有局部充血和水腫,復溫後12~24小時出現漿液性水皰形成。皰液多為澄黃色,透明,皰底呈鮮紅色,局部疼痛較劇,但感覺遲鈍,對針刺,冷、熱感覺消失。如無並發感染,4~5天後水腫減輕,水皰逐漸幹燥,形成痂皮,2~3周後開始脫痂痊愈。
三度 損傷達皮膚全層,皮下組織甚至肌肉,骨骼。有顯著的水腫和水皰,皰液多屬血性,為鮮紅色或咖啡色,皰底呈灰白色或汙穢色。皮膚為青紫色、灰白色、蒼白色甚至紫黑色,指(趾)甲床呈灰黑色。如無繼發感染,局部變幹、縮小,呈幹性壞死,繼發感染,則壞死組織產生惡臭分泌物,呈濕性壞死。幹性壞死出現分界線的時間,一般需要1~2個月.從壞死組織的完全脫落,健康肉芽的出現和上皮形成,往往需要2~3個月以上的時間。
表1-20 二、三度凍傷復溫後鑒別
鑒別內容 二度 三度
皮膚顏色 紅或紫紅 表紫,蒼白,或紫黑
水 皰 多為澄黃色,漿液性 多為紅色或咖啡色
皰 底 鮮紅色 灰白或汙穢色
滲 出 物 較少 較多
感 覺 痛覺過敏,深感覺存在 深淺感覺遲鈍或喪失
皮 溫 增高或正常 降低
3.反應後期 系指一、二度凍傷愈合後,和三度凍傷壞死組織脫落後,肉芽創面形成的階段。此期可出現:
①漿傷皮膚局部發冷,感覺減退或敏感;
②對冷敏感,寒冷季節皮膚出現蒼白或青紫;
③痛覺敏感,肢體不能持重等。這些表現系由於交感神經或周圍神經損傷後功能紊亂所引起。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