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0---10月2曰在烏魯木齊登山探險協會的組織下,在各方面的大力
支持和協助下,進行與攀登天山一號冰川主峰的大型群眾性登山活動。我做為
一名隨隊醫護工作人員第一次參加了有關工作,主要承擔了治療搶救和護理病
人登山保障任務,在大家的協助下,本人順利的完成了預定的工作和任務,為
成功的登上主峰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通過多次登山活動,增長了知識,煆練了
意誌,同時也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為今後的有關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下按四個方面做總結:
1、準備工作:
在登山活動前,本人參考和閱讀了大量有關醫學書籍和資料,對登山活動中可
能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相應的預防治療方法做了認真記錄和思考,對一些常見
的癥狀和治療做到了心中有數,對一些治療操作過程進行了反復練習,對所需
藥品和器材也都盡量努力進行了籌備、共備,各類藥品及急救藥品20余種,一
次性註射器及輸液器50多付,消毒紗布200余塊,氧氣瓶一個,以及一些常用藥
品如感冒通、先鋒黴素、胃舒平、慶大黴素等十余種。實踐證明,許多藥品都
發揮了應有作用,基本上滿足治療需要,沒有出現當急用藥品時無藥的情況。
這些都為這次登山活動的順利進行,最大限度的保障運動員的生命安全起到了
很好的作用,因此,準備工作必須細致、周到也是非常重要的。
2、預防:
因這次活動人員多平分相差大,大部份人員都是第一次從平原到達海拔3750米
以上的。年齡最小的是13歲最大的是50歲,最早出現高山反應的是在3750米高
度上。在此高度時間的增加高山反應的人員也在增加,在登主峰前每個運動員
都均服用了80毫克的已酰唑胺,主要是利用其緩和利尿和輕度酸中毒作用,減
輕腦血流量對抗呼吸性鹼中毒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登山返回到4千1百米左右
時,個別運動員出現較嚴重的高山反應,主要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面部發紫、
咳嗽、全身無力等,部份人員反應較輕,很快適應高山低氧環境,出現高山反
應的人員約占參加人數的5%。
3、對危重病員的搶救及治療護理工作:
這次嚴重的高山反應卻出現在一些老隊員當中其中主要原因是:他們過度疲勞,
寒冷加上前一夜沒有得到充份的休息,使機體對高山的適應能力減弱,身體抵
抗力下降,以致出現了嚴重的高山反應,對於嚴重的高山反應給予高流量6-8L/分
的搶救,采取的主要治療措施是,每6小時一次,口服先鋒黴素015 4/10,甘草
皮0。9MG3/內,保暖給予加善棉被加熱水瓶等,利尿、吸氧、給予40MG速尿靜推、
抗炎、鎮咳、保暖,補充體內能量臥床休息等治療,補充體內能量給予5%GS60MG
靜推,主要是利尿和補充體內能量等作用,臥床減輕機體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
使身體保持充分的休息和恢復,病人的病情得到了緩解和控製使病人轉危為安,
從治療較果來看是成功的。
4、不是之處:
〈1〉對凍瘡的預防及治療措施缺乏相應的準備,當時,主要認為海拔高度不太
高,天氣也不太冷,可能不會發生凍傷。雖然這次登山中也的確沒有發生凍傷,
但是從登山活動醫療保障的本身來看,這顯然是一個重大的不應該的失誤,也
是今後各位吸取的教訓之一。
〈2〉沒有設計登山運動員的有氧方案,在什麽高度時吸氧、吸氧多少等心中無
數,這主要是首次參加登山活動,缺少登山知識和實際經驗,不熟悉運動員的身
體情況所造成的,而製定詳細的用氧方案,對於科學合理的準備氧氣、使用氧氣,
鍛練運動員的體質都是劣不可少的。
總之通過這次登山活動,學到了不少知識鍛練了自已的適應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
增進了和運動員之間的相互了解收獲很大。
1997、10、15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