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戶外運動多年,最開始只是業余愛好,到現在帶隊訓練、登山、攀巖、越野、縱走等等。時常發生運動損傷之類的事件,使得我們不得不中止活動提前結束培訓和訓練,有的隊員也由於訓練強度過大或者運動過量而停止訓練,最終影響到整隊的體能狀態和水平的提高。在尋找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方法的過程中覺得有多個難處;
1. 大家是業余愛好者為絕對大多數,在平時的練習中都是以模仿式的辦法來鍛煉,沒有系統規劃、調配、監督執行。加之又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使得練習更是又一次沒一次。又有個別愛好者怕苦怕累怕麻煩,想要走捷徑,這樣的練習不但不能起到效果,可能還會傷及本身。與其這樣,還不如不練。
2. 既然沒有系統規劃、調配、監督執行人就更談不上運動時的傷病預防和治療。
3. 訓練和鍛煉時的不規範直接就導致了身體各個部位的損傷,這種傷害大家也許不能馬上發覺。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積月累後,傷在深處一旦發作往輕了說那只是表現出實力不及。往重了說會影響以後的運動生命。更有甚者在正式攀登中如果發作的話還會危及性命。
我們不可能像職業隊那樣有專門人員來調整護理,然而自我保護意識務必要加強。身體是自己的,自己不愛惜難道要別人愛惜嗎?那麽如何在訓練和高強度活動中預防傷痛、減緩運動疼痛、增加耐受力又要盡可能的節約開支。我們發現通過包紮來達到這個目的是簡便可行的比較有效的方法。據我所知全世界的軍隊、國外的登山隊、其他項目的運動隊都會運用此方法來達到預定的目標。(長江漂流隊隊長王烈詩、仁那的腳筋斷裂、高敏的半月板積水等等很多病例,如果在運動前做了熱身和包紮,那麽受傷的機率會小的多)
當然這不是讓同誌們依耐於此辦法。在沒有普及運動包紮的現在,為運動員進行包紮的只好由領隊、教練、輔導員、同伴之間或親友來擔任。不正確的包紮同樣會造成傷害。那麽,為了運動員、運動隊和大家自身健康,請正確運用包紮方法。
一、什麽是運動包紮
運動包紮使用無彈性的紗布和有彈性的繃帶對受傷的部位進行包紮的技術方法。包紮作為韌帶、肌健、肌肉的輔助和固定,起著預防運動損傷再次發生的作用。即使已經受傷,通過包紮也可以減緩傷勢。包紮即不是醫治運動損傷的藥物,也不是治療運動損傷的方法,只是通過包紮可以減輕疼痛和受傷害的程度,減少受傷的機率。
包紮是與美國的美式足球同步發展起來的,當時美式足球之外的運動項目,也使用其他的包紮方法。但由於在運動中錯誤的包紮方法所帶來的危害,最終使是美式足球的運動包紮方法在各運動項目中得以推廣。雖說再好的包紮也不能完全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但這對於運動員來說,已經非常重要。另外,即使包紮,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區別,對受傷部位固定得過緊或過松,都有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為此,應該正確地判斷傷勢和處置,正確地使用包紮方法要根據操作程度安排練習計劃。
包紮不是教條的搬用,要因人而異,靈活運用。根據每一個運動員身體、訓練情況、肌肉皮膚特點、心理承受、運動項目(例如:登山、攀巖、越野、馬術、漂流……)。100名運動員會有100種包紮方法。這就是說,一名隊醫在繃帶的使用上要適應於不同的運動員,要在理解包紮部位的解剖知識、運動項目的競技特點、受傷狀況的基礎上,對受傷的運動員進行處置,不同的運動員、不同的情況,包紮的方法也不會相同。本書將對解剖學的運動損傷的基礎知識、包紮方法以及簡單的訓練加以介紹。請讀者一方面看書,一方面用心的進行繃帶的實際操作。還要對基本的包紮方法進行組合,變化包紮的牽引方向,根據使用繃帶的數量和種類,調節包紮的強度和限製動作的範圍,並根據自己的判斷動手對受傷者進行包紮。要成為運動包紮的好手,必須進行反復的練習。
二、包紮的目的和效果
(一)目的
1.外傷預防
根據各運動項目的競技特點和技術動作特點,確定容易引起損傷的部位,並對該部位進行包紮以加強其支撐力量,產生預防運動操作的效果。
2.預防損傷的再發生
因為受傷而疼痛的韌帶、肌腱和肌肉,力量會相對減弱。通過包紮增強其支撐力量,減輕其運動時所承受的負擔,有預防運動損傷再次發生的效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