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時間銷售十萬多斤魚,這成了歷城區仲宮鎮崔家村十余家養魚村民很難完成的任務。由於村子周邊的河道整治,村裏魚塘被征購,但魚塘裏的魚需要村民自行處理,原來的“搖錢樹”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

  十余家魚塘

  一天賣不出幾條魚

  17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了歷城區仲宮鎮崔家村。村裏的魚塘集中在村子南部,總共有十余家。記者註意到,村子最北側的一個魚塘,有3位遊客正在釣魚,有些人是從泰安自駕車來的。再往南走,雖然魚塘很多,但是見不到垂釣者和遊客。

  崔龍森在村裏養魚已經十余年了,他家的漁場總共有8個魚塘,養有鯽魚、鯉魚、草魚、青魚等品種。由於冬季幾乎沒有生意,整個漁場連個人影也看不著,就連崔龍森也很少在漁場裏轉悠,大多時間呆在北側的小屋裏。

  崔龍森告訴記者,現在正值冬季最冷的時候,魚塘的水面上結了一層薄冰,魚也不好捕撈,來此垂釣的遊客少之又少,一天賣不出幾條魚。

  緊鄰崔龍森漁場的另一家漁場老板介紹,10年前建漁場的時候投資了20多萬元,建成後維持漁場每年也需要數萬元,包括購買魚苗、魚食、人工費用等。“往年的時候,夏秋季節是垂釣旺季,再加上平時一些散客,漁場的魚幾乎都能賣出去。”

  天冷難捕撈

  池中魚2月底前要處理

  據了解,仲宮鎮崔家村及相鄰的3個村莊,在玉符河整治範圍之內,目前崔家村的漁場已經被征購,但是如何處理漁場的數十萬斤魚卻愁壞了村民。

  崔龍森告訴記者,為了保證春節後到五一之前的遊客垂釣,前一陣他剛向魚塘裏投放了數千斤青魚。目前他家裏的8個魚塘,有的魚塘有2000斤魚,有的6000斤,總量約有3萬斤左右。他告訴記者,過了元旦他接到通知,要求自行處理自家魚塘內的魚,2月底前處理完畢,天這麼冷,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處理這麼多魚,讓他們犯了愁。

  據介紹,青魚一般生活在魚塘的底部,到了冬季,它們一般處於冬眠狀態,除了偶爾喝水之外,連魚食都不吃。崔家村的魚塘一般2米深,冬季天氣太冷,水太涼,根本無法捕撈。

  崔龍森表示,前段時間有人來要買4000多斤青魚,他就想辦法撈魚,找了好幾個人,無論給多少錢,人家就是不下水。魚塘的水太涼了,長時間呆在水裏撈魚,誰都受不了。要是買魚要的量足夠大還好說,可以找人把池塘的水抽幹,把魚全都撈出來,要的量少了根本沒法弄。

  除了池塘中的魚不好捕撈以外,魚的銷路更讓崔龍森著急。他說,崔家村共有10余戶村民養魚,魚的總量約有十萬余斤。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他真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魚不像家具一樣,搬家了能一塊帶走,這麼多魚,短時間內根本沒法處理,希望一些愛心企業和單位可以采購崔家村的魚,確定好數額後進行登記,等過幾天天氣暖和的時候,我們捕撈後再通知買主來取魚。”崔龍森表示。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