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百余市民在紅島經濟區東大洋碼頭向膠州灣放流了10萬尾牙鮃魚幼苗,此次增殖放流活動首次由島城愛心企業義務提供牙鮃魚苗,價值10萬元。據悉,這些幼苗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將長成兩斤重的“壯小夥”。屆時,味道鮮美的牙鮃魚就會遊上市民餐桌。
10萬尾健康魚苗裝進袋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一起前往位於紅島經濟區的青島康諾爾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裏也是省、市兩級漁業資源增殖站。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將10萬尾魚苗分別裝進千余個盛有海水的塑料袋。然後,再往每個袋子裏加氧封口。“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每一尾魚苗在運輸過程中都能成活。”該公司負責人趙超說,這些幼苗都是今年5月份繁育出來的,生長了兩個半月,體長都在5厘米左右,達到了放流條件。用於增殖放流的親體、苗種等是本地野生牙鮃,確保健康無病害、無禁用藥物殘留。
義務增殖放流價值10萬
此次增殖放流活動由青島康諾爾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義務提供10萬尾牙鮃魚苗,價值10萬元。記者看到,廠區內共有120個苗種繁育池,一個池子面積在15平方米,可繁育4萬尾牙鮃魚苗。
“我們繁育牙鮃魚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請來專業技術員組成團隊保障牙鮃魚苗的繁育工作,目前技術已經很成熟。今年,我們總共繁育了270萬尾牙鮃魚苗,產量是全省最大的。”該公司負責人趙超說,希望通過此次義務增殖放流,可以帶動更多的愛心企業及漁業資源增殖站一起為恢復海洋資源出力。
投入膠州灣放流“回家”
隨後,廂式貨車載著10萬尾牙鮃魚幼苗來到紅島經濟區東大洋碼頭,百余名市民來到現場將塑料袋內的魚苗倒出送回大海。“小魚兒,快點回家吧!”記者看到,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來一同感受這一愛心放流活動,小朋友們都顯得特別興奮。經過1個小時的放流,10萬尾牙鮃魚苗全部回歸大海。
塑料袋一打開,牙鮃魚苗迫不及待地跳入大海中,回到故鄉尋找他們的“新家”。
一年半後長成“壯小夥”
“牙鮃魚是島城市民餐桌上主要魚類品種,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以前,增殖放流牙鮃魚幼苗多是在嶗山灣、仰口灣,這次之所以選擇在膠州灣放流牙鮃魚幼苗,主要是附近海域海底沙和海泥混雜,有充足的養分,而且水流比較穩定,適合牙鮃魚生長。
“這些幼苗的培育成本約每條1元,經過一年半的生長,每條野生牙鮃魚可以長到兩斤,按照目前的市價,這麼大的野生牙鮃魚每斤售價高達60至80元。”趙超說,正常情況下放流的野生牙鮃魚的回捕率約25%至30%。屆時,這些鮮美的大牙鮃就會被端到市民的餐桌上。
進展
增殖放流恢復漁業資源
“青島的近海漁業資源想恢復如初,並沒有那麼簡單,增殖放流工作必須要堅持下去,除了維護生態,還能為漁民帶來效益。”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繼續向大海中投放近10億單位的魚蝦蟹等漁業資源品種。今年的海水放流水域主要選擇膠州灣、靈山灣、鰲山灣、嶗山灣、唐島灣等海域;淡水水域主要選擇萊西湖、尹府水庫等大型水庫。之所以選擇這些區域,是因為其水質條件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自然餌料生物豐富。
根據規劃,膠州灣放流中國對蝦2億尾,靈山灣放流梭子蟹650萬只,牙鮃80萬尾,金烏賊20萬只;鰲山灣放流中國對蝦2億尾、日本對蝦6500萬尾,梭子蟹650萬只,魁蚶3000萬粒;嶗山灣放流梭子蟹2000萬只,海蜇2500萬只,牙鮃120萬尾;唐島灣放流牙鮃60萬尾;萊西湖放流鰱魚40萬尾、鱅魚40萬尾;尹府水庫放流鰱魚60萬尾、鱅魚60萬尾;以上為青島市漁業部門的放流任務,此外,省海洋與漁業廳還將在青完成3.5億單位的放流任務。放流漁業資源各品種的總量達到了近10億單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