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殖和野生捕撈公子小醜的區別
很多人都是從電影《海底總動員》開始了解公子小醜的,毫無疑問,影片中的馬林和尼莫肯定是野生公子小醜。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公子小醜主要有3類,第一類是野生捕撈的,現在已經很少見了,特別是澳洲黑公子和黑背心;第二類是人工繁殖小魚在野外環境用人工飼料飼養的,很多漁場說是野生的,我稱為人工野養小醜;第三類是人工繁殖,人工環境用人工飼料飼養的,就是大家所說的人工繁殖小醜。
野生的公子小醜由於品種、環境和食物千百年來沒有什麼變化,故總體外觀變化不大。
人工繁殖公子小醜由於品種、環境和食物發生很大的變化,故外觀特別是白紋會有一些變化。
人工野養公子小醜由於只有品種和食物有些變化,故外觀變化不是很大,但身上白紋或多或少有些變化,居上述兩者之間。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很多公子小醜是人工繁殖的還是野生捕撈的眾說紛紜,單看顏色和個頭是不夠準確的。下面是我個人的經驗,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公子小醜的顏色會因品種、飼料、光照的不同而變化,隨著人工繁殖技術的不斷提高,過去所說的人工繁殖的公子顏色較淡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人工繁殖的公子小醜顏色也非常鮮艷,特別是餵蝦紅素等增色配方的,顏色甚至比野生公子小醜還艷。
人工繁殖小醜因為餵高營養飼料甚至添加激素的飼料,小醜能夠在短時間(半年左右)養到很大(5-8厘米以上)。過去所說的人工繁殖的公子體長較小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人工繁殖的公子小醜體長甚至比野生公子小醜還大,可以到達10-12公分。
本人多次繁殖公子小醜發現,因人工飼料很難像大海裏那樣豐富多彩,人工繁殖因飼料不同,會使公子小醜的白紋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
當飼料營養過於豐富時,白紋向粗和多的方向發展,變化再大了就是畢加索或雪印小醜。當然,畢加索和雪印不是靠增加營養實現的。
當飼料營養過於單一時,白紋向細和少的方向發展。
從外觀看,新魚白紋不規則的、顏色發淡或發暗的、個頭特別小(1-3厘米)的大部分都是人工繁殖的,反之很可能是野生的。
從行為看,新魚不會鉆海葵的、晚上在水面附近睡覺的、不怕人的大部分是人工繁殖的,反之很可能是野生的。
現在人工繁殖小醜已經沒有什麼技術難度,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故現在市場上野生公子小醜將越來越少,特別像黑公子、黑背心等。
人工變異的小醜,如畢加索、雪印等,就都是人工繁殖的。
現在人工繁殖的公子小醜顏色鮮艷、身體健康、容易飼養,也可以繁殖,故沒有必要去追求野生的。
野生小醜因環境汙染、人工放歸等因素,將出現越來越多的變異品種。也就是說,可以在大海裏看到越來越多“野生”的畢加索、雪印、全黑背心等。
野生小醜比人工小醜多了捕撈過程,所以更容易發生受傷和中毒(捕撈中毒和運輸中毒),所以成活率比人工繁殖的低很多。野生小醜開口顆粒飼料也比人工繁殖的難很多。
人工繁殖的公子小醜一般魚齡較短,配對較容易但要飼養較長時間(一年半左右)才會產卵。野生捕撈公子小醜一般是成魚,故配對較難,但配對後很快(2-3個月左右)就會產卵。
人工繁殖和野生捕撈公子小醜身上白紋的主要區別:
野生公子小醜
人工繁殖公子小醜(各種變化不一定同時出現)
人工野養的公子小醜,因環境為了方便捕撈而設置的比較簡單,陽光充足而且小醜躲藏空間少,故大部分顏色比較深。因大部分餵人工飼料,故白紋與野生魚相比還是有一些變化,但沒有人工繁殖的那麼顯著。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