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垂釣每天600人 揮竿黑龍灘 圖
 

  成都商報記者獨家探訪,黑龍灘水庫85座小島上一群都市人鮮為人知的垂釣生活
  編者按
  黑龍灘水庫85座小島上,每天有600人揮竿垂釣。有身家千萬的老板,有身居要職的官員,還有普通的上班族。垂釣者我行我素,揚竿黑龍灘,寄情山水,相忘於江湖。
  這是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編輯選擇了幾個典型的釣友故事與讀者一起分享。看完後,也許你也會有同樣的感悟:有時候,快樂不需要多大的權力,也不需要多少財富,而只需要一點閑暇,一根魚竿,以及一份淡泊和寧靜;在岸邊坐上半天,是否釣到魚,釣了多少魚,已在其次,重要的是靜靜守候的過程;守候岸邊,忘記生活的煩惱,忘記功利的紛擾,陶醉於魚與水、水與人的快樂之中。
  陽春三月,天氣漸暖,黑龍灘水庫邊,釣友們搭建的帳篷也多了起來。
  前來釣魚的人中,有身家千萬的老板,有身居要職的官員,有賣魚為生的商販,也有寫字樓裏的白領。遠離都市,求一片安寧,他們將工作電腦帶上小島,在帳篷外拓荒種蔬菜,有的甚至購買快艇用於往返各個釣位……
  昨日,黑龍灘水庫漁業承包辦公室負責人馮慶華表示,截至目前,已有近千人前來辦理釣魚證,約有600人在黑龍灘水庫85座小島上垂釣。
  寄情山水
  600人垂釣黑龍灘
  陽春三月,天氣漸暖,黑龍灘水庫的小島上,帳篷又多了起來。
  從成都出發,過華陽往大林方向走,拐進成黑快速通道可一直到黑龍灘大壩。黑龍灘水庫的釣魚證均一年一辦,分白天卡和白夜卡兩種,一卡限兩支竿,不能釣鰱魚和路亞。今年的白天卡600元/年,只能釣白天,白夜卡1200元/年,白天夜晚都可以釣。
  據黑龍灘水庫漁業承包辦公室負責人馮慶華透露,目前已有近千人持身份證辦理了釣魚證,其中,成都人約三成,仁壽人約四成,眉山人約兩成,其他地方的人占一成左右。
  四月是垂釣的高峰期,據馮慶華和黑龍灘管委會粗略統計,目前至少有600人住在黑龍灘水庫85座小島上垂釣,大多靠當地居民送飯送水。
  這600人中,有身家千萬的老板,有身居要職的官員,有專門釣魚來出售的商販,有釣魚俱樂部的會員,還有平時禁錮寫字樓的白領……
  黑龍灘景區位於仁壽縣城以西16公裏的清水鎮楊柳鄉境內,距離成都市區68公裏,行車2小時可達。黑龍灘是一座人工湖泊,湖周長160公裏,南北長32公裏,水面23平方公裏,被譽為“川西第一海”,湖中有85座島嶼,湖岸蜿蜒曲折,島上綠樹成蔭,湖水清洌,魚類眾多。
  到黑龍灘釣魚,需要準備些什麼?首先需要在黑龍灘大壩附近的餌料廠辦好釣魚證,若要過夜,食物和棉被當地村民都可提供。
  一頂帳篷,幾根魚竿,從開春釣到冬天,更重要的是,帶上一顆寧靜的心。春暖花開,鯽魚是首選;4~9月為上魚高峰期,鯉魚、草魚、青魚、團頭魴、鯰魚、黃辣丁等都是目標魚;九月之後至來年開春,釣魚就考技術了。若不願搭帳篷露宿,可選擇住農家小屋。
  釣上魚後,當地農戶可代為加工,甚至還可以代為出售,童叟無欺。
  若釣不上,將漁具寄於農戶家,寄情山水揮衣袖,雲彩滿天。
  釣友故事
  人生如垂釣 釣勝於魚
  1
  垂釣者:呂文峰 身份:商人
  島上辦公 自買快艇出入
  在仁壽縣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呂文峰兩年前開始釣魚,現在一周約有四天待在黑龍灘。買漁具、帳篷等,花費已超十萬元,今年年初,呂文峰又花了五萬多元,從青神買回一艘六人座的快艇,用於往返眾小島之上的諸多釣位。呂文峰說,中魚後遛魚的感覺,魚出水後拍打著水花的聲音,這些都太過癮了,是用多少錢都無法買到的。
  前年年底的一天,呂文峰在島上上了一尾大魚。遛了20多分鐘,魚還未出水,呂文峰已是筋疲力盡,旁邊一名釣友劉某見狀,立即上前幫忙,很快,一條20余斤的草魚被拖上岸。
  兩人躺在草地上休息時,呂文峰說了句“只有大家互相幫助才能有大收獲”,引發劉某同感。正巧,劉某手上有一塊地,因資金問題即將到期,呂文峰對此興趣頗大,幾番談論、考察,呂文峰叫上朋友投入資金與劉某合作開發了一個房地產項目。
  “一個在我有困難的時候,能扔下自己的釣竿來幫忙的人,人品值得信賴。”呂文峰說,今春,這個項目已啟動。
  如今,呂文峰將電腦等辦公用品搬上水庫的小島上,公司有什麼事,電話裏說不清楚,還能用電腦視頻交流,一些重要的文件,也可以通過網絡傳遞,修改。
  除了長住小島的“資深釣友”,也有人利用周末驅車前來垂釣,在林間自搭帳篷,關掉手機,拓荒種菜,自給自足,別有洞天。
  在眉山某單位擔任一把手的蘇復(化名)便和朋友籌錢在黑龍灘水庫一座小島上搭建起兩頂油布帳篷。帳篷不大,總面積不到十平方米,一分為二,一間做廚房,鍋碗瓢盆、柴米油鹽、液化氣罐樣樣俱全,一頂帳篷安放三張簡易床。
  每周五下班後,蘇復等人就會前來釣魚,直至周日晚上才離開。“晚上煎兩條小魚,熬一鍋魚湯,三五個朋友圍在一起。”蘇復說,就像當年當知青一樣,自己不再是個領導,而是一個真實的自己。
  這種感覺讓蘇復心情很放松,今年春節後,蘇復還在帳篷外的空地上拓荒種上了小蔥、蒜苗、豇豆等小菜。其他釣友也可以進入蘇復的帳篷,免費吃住,消耗了什麼,下次來就帶點補充上就行,大家互不相識,卻又相濡以沫。
  3
  垂釣者:陳超 身份:上班族
  釣魚摔斷肋骨 他很驕傲
  28歲的陳超2006年畢業後就在成都市八寶街一家單位上班,每個月的房貸總讓他拼命往前沖,經常回到家,累得連脫鞋的力氣都沒有。
  2011年五一節,身體單薄、戴副眼鏡的陳超受幾個大學同學之邀,第一次來到黑龍灘水庫垂釣。
  “從早上10點過釣到晚上6點過,雖然只釣上了兩條小魚,但我一點也不想走。”陳超說,這裏沒有堵在路上的車隊,沒有令自己覺得羞愧的豪車,沒有閃爍迷離的霓虹燈,也沒有行色匆匆的路人,“突然有種感覺,不想回成都,就想待在這裏。”自那以後,陳超迷上了釣魚。“每到周五下午,就想逃離城市。”陳超說,自己也嘗試過在成都周邊垂釣,但始終找不到感覺。
  2011年國慶節,陳超和朋友在黑龍灘水庫開釣,“太陽剛下山,就開始上魚了。”興奮之下,陳超在一次遛魚時不小心一腳踏空,摔在水邊一塊大石頭上。次日早晨,胸口越來越疼,去醫院拍片檢查,片子顯示:左邊第三根肋骨斷裂。自那後,陳超的經歷成了眾多同事的笑料,對此,陳超表示無所謂:“這是一種英雄式的驕傲。”
  釣魚之趣
  一根魚竿 一種心情
  村民劉福興搞不懂,這些城裏人常常並沒釣到什麼魚,為何還那麼高興,釣友們卻各自有答案。
  小島上信號很差,不通電,沒有電視,進出需當地村民用木船接送,一槳一槳劃,任你事情再急,也只能悠然靠岸。
  黑龍灘的釣友之間,很少問對方工作單位等,問得最多的就是上魚情況及借個調漂器、抄網等,很多人垂釣時關系不錯,一回到城市裏,便形同路人。“不用處處提防,沒有虛假面具,說話隨意,沒有馬屁。”蘇復說,一同來的不僅有單位上的同事,還有其他部門的公務員,在黑龍灘,他是“蘇哥”;一回單位,他就成了“蘇局”,“我讓他們喊我哥他們也不敢喊。”蘇復感嘆:“年輕時羨慕官場,現在我才發現不容易,如今我寧願泛舟黑龍灘,只當他們的‘蘇哥’。”
  自成都驅車前來的諸多上班族也鐘情黑龍灘:結伴而行,真誠相待,夜晚涼風,漫天星鬥,和釣魚哥們席地而坐,一件冰啤酒、一斤熟牛肉、一爐小紅炭,一串烤鮮魚……
  成都某公司老總楊波則認為,垂釣之樂,令人向往。垂釣的目的不在垂釣,而在遠離塵寰的囂攘爭奪,正是古人所向往的曠達隱逸、與世無爭的人生最高境界。
  釣不到魚的時候怎麼辦呢?楊波哈哈大笑:“釣不到正好,人生一如這垂釣,在於釣,而不在魚。”
  成都商報記者 蔣麟 攝影報道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