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魚養魚!養魚也可以很輕松,只需養一種魚,就能收成整個池塘的魚!”沈香江養殖公司總經理關展明這一說法讓記者深感不可思議,“除了主要魚種的收益外,其他都是白撿的。這樣的模式可以比一般的養法多收成三分之二。”
以魚養魚養一收多
一個個網箱整齊排開,在福綿管理區福綿鎮船埠村該公司的網箱養殖基地,乍看上去和普通的網箱養殖沒什麽區別,不過在網箱中間有一個小正方形看起來有點不同,“奧秘就在這裏!”關展明說。正方形地帶養的是生魚,平常按時到這個小網箱中餵料,就如往常般收成生魚;在小網箱外放養四大家魚的魚苗,它們的飼料就是生魚的糞便所滋生的浮遊生物。“四大家魚各有特點,草魚吃草,青魚吃貝、螺,鱸魚吃浮遊動物,鯿魚吃微生植物……”關展明對魚的生活習性如數家珍,也正是這種了解才讓他發明了“以魚養魚”的新模式。
“一開始是因為水太深捕魚難……”關展明說,船埠村的養殖基地原來是采石後遺留的一個大石坑,有十幾米,底部坑窪不平,捕魚時極不方便。所以他就尋思如何把魚圈養起來,利用網箱是漁業一種極簡便又常見的方法;但關展明卻根據四大家魚的不同習性發明了網箱套養。2009年,他在池塘中心設置網箱,先是養殖草魚,為了收到更好的效益,在2010年改為養生魚。“畝產1萬公斤,純利潤1.8萬元。”關展明告訴記者,該基地每年每畝可收獲生魚2500公斤,四大家魚1500公斤,純利潤比主養草魚要多1.2萬元。而這種網箱套養的模式比單一養殖則要多收成三分之二。
開機!隨著一陣聲響,網箱外四個角的漁網緩緩升起,“捕魚就這麽簡單!”記者還見識了關展明的另外一項發明,他自行設計了這個電動捕魚裝置,先是投餵料讓魚集中在一起,再把網升起捕魚,最後降落到一個集中區,就可以輕松地裝箱外運了。
網箱套養值得推廣的新模式
“這種模式非常好!”玉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江新華對網箱套養大為贊賞,他指出這一模式有幾大好處。一是成本低、效益高。只需主養一種魚,就可供給其他的魚類足夠的“飼料”,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效益,如同關展明所說的“除了收獲主要魚種的利潤外,其它魚。二是水質好、品質高。主養魚類的糞便可產生豐富的浮遊動植物,但如果沒有消化的過程極易造成耗氧量高、引發魚病的局面,如今加養各種不同習性的魚,就可變廢為寶,從而保證水質的良好循環,而水質好也讓魚的品質更好,關展明也表示網箱魚要比池塘魚的價格高1元/公斤。三是方便管理。據介紹,網箱養魚一個人可以管理30~50個網箱,而且方便檢查魚病,捕魚也較池塘更為方便。
江新華也表示,盡管網箱套養有諸多好處,但也需要相應的條件。適合網箱套養的應為水面較大的地方,如水庫及10畝以上面積較大的池塘,同時也要求水深達3米以上。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