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吃食時間的長短。投餵後在3小時內吃完為正常,2小時左右吃完表明投餵量不足,還有一部分魚沒有吃飽,應適當增加投餵量;如延長到4小時還未吃完,而魚群已離開食場,表明飽食有余,下次投餵可適量減少。

    二看魚類生長大小。魚開食後食量逐漸增加,在一周或一旬的投餵計劃中,要觀察周初與周末或旬初與旬末的變化。如果投餵量不變,而到周末或旬末時,在2小時內就吃完,表明魚的體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沒有吃飽,要增適當加餵量。

    三看水面動靜。吃飽後的魚一般都沈到水底。投食後如果魚沒有生病而在水面上頻繁活動,屬饑餓表現;尤其是魚苗或魚種在水面上成群狂遊,這是嚴重饑餓的表現,俗稱“跑馬病”,要立即投食,堵截狂遊,否則會大批死亡。

    四看水質。對於鰱、鱅等以食浮遊生物為主的肥水魚,可觀察水質的肥瘦去判斷是否滿足其生長要求。當水質瘦時,用施肥辦法去培養浮遊生物。水質過肥,出現惡化苗頭時,則要立即換水開機增氧,必要時投放敵百蟲藥物殺死浮遊動物,促進魚的生長。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