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開始進行海水飼養的人會有明顯的行為變化――― 數個鐘頭用迷離的眼睛盯著你的缸,在深更半夜給你所愛的人(或者任何認識的人!)告訴他們新發現的珊蝴蟲,蝸牛等只有1毫米長的生物;不再買新的服飾,家具,因為你要給你的水族箱添置必要的燈光,過濾設備,珊瑚礁等待…… 噢,也許你還沒有中毒那麼深。
首先提供一些建議
· 大多數的魚友初次獲得的養魚技巧都是從水族店或者寵物店裏面獲得的。你告訴店主你的愛好和想要的東西。而這些店的主要目的就是賺錢。這些業主們會經常賣給你最貴的東西(往往是沒有太大用處的),或者是日後升級的時候才用的上的。而這僅僅還算好的,更有些店主賣給你庫存的產品,生病的魚只,甚至是中毒的明知過了幾天就要死去的魚。然後他們會把責任推托到你的身上,說:你的水質問題,過濾沒有弄好……你還需要UV殺菌燈來消滅細菌等等。因為你沒有辦法判斷店主的所言是否屬實,結果你就不可避免的買回更多的設備(往往又是沒有什麼用處的)。現在大概明白了吧? 所以請買家註意!!!
· 而在論壇上面很多人都不是為了利益的驅動而發表意見。一般來說是比較客觀的,但是卻仍然存在另外一種情況:“我的化蛋器如何如何…我的水泵如何如何…用它肯定沒有問題!”,“我在200升的缸裏面養過10種不同的仙魚,4種某某 魚,養了5年從來沒有問題,很容易的,你也可有做到….”或者更差的“飼養海葵很容易的,去年我養了5個….”
· 書中的介紹往往已經過時,動物和植物的介紹相對不會有什麼變化,但是有關過濾,化蛋器,光照等技術的發展變化就相對快了很多,因此在要了解或應用某項技術時,首先要對該書的權威進行考量
在收集相關信息的時候,你一定要思考,它是否合乎邏輯,和其他著作的講述是否一致,或者是否出自專家之口。同時你必須盡可能的聽取他人的意見,並判斷哪個是適合你自己的特殊情況。盡管是專家或者博士也往往會在某些觀點上難以達成一致意見。他們試圖在基本觀點上保持一致,但如果專家們提供了不同意見,這個時候你就要警惕了。
確定那種方式海水飼養
在開始之前,你要清楚你最終需要的是什麼。有些人會說魚比較好養,因為魚可以忍受更高程度的汙染和水質的波動。而珊瑚缸雖然比較難,但是珊瑚更加有趣,給人更高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很多人從養魚開始,到後來再升級到珊瑚缸。這樣將不可避免的導致某些設備要更換,因為這些設備最開始不是為了養珊瑚而配備的。我建議大家在買器材的時候要做好珊瑚缸的準備,哪怕你開始的時候只是養魚。
是否單養魚要比單養珊瑚要容易?
魚比珊瑚好養是非常誤導的。對初學的愛好者是非常不公平的。理由如下:某些軟珊瑚,清潔蝦和蠕蟲是比魚更加好養的。他們不易汙染水質,對過濾系統的壓力也就比較小。也不易染病,很多甚至不用餵食。的確你需要適量的光照來維持這些生物的生存,幸運的是這些生物需要的光照量不大。比如xxxx在普通的熒光等下就可以生長。
而真正困難的是將珊瑚和多條魚同時進行飼養。往往這比較難以控製,對入門的魚友來說並不推薦。
最好開始以珊瑚和活的礁石開始,選一些容易飼養的魚只,蠕蟲,不斷嘗試,感受不同的過濾方式帶來了不同效果,活石的適用性。餵食所需要註意的地方。然後小心的計劃,慢慢的調整。切記一句行話:凡是水質發生快速變化,這個時候一定是出問題了。
如果在缸設定好以前,你就開始添加生物,很有可能會另生物死亡。如果放入的生物量太快,那麼將會產生又一個氨/亞硝酸鹽的高峰,這也會導致生物的死亡。長藻和魚只狀態不佳算是幸運的。記住這是一個長期的行為。6個月的時間穩定水質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活石比你的壽命還要長,即便是最普通的魚的壽命也要20年,前提是你只要多付出那麼一點點……
必要的設備
設備不一定要買很貴的,但是往往最後你會發現花費要很大程度上超出你的預算
魚缸的尺寸和形狀
雖然有很多專業人士可以將迷你缸伺候的很好,但是對於新手來說還是建議從較大的缸開始入手
· 比較高的缸看起來比較自然,雖然這會需要更強的光線以達到底部,然而和常規高度的缸相比在相同水面的情況下所能夠承載的生物數量都是一樣的。
· 大的缸更加穩定,一條小魚在500升的缸裏面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在80升的缸中會造成氨中毒,海藻爆發,甚至大量其他魚只的死亡。
· 大缸中的魚壓迫感會比較小(只要不放過多的魚),而且有更大的空間來躲避攻擊者,同時讓每條魚有各自的領地。
· 在大缸中更容易使用造浪裝置,20升標稱的造浪器裝入200升缸中會產生過大的波浪使水溢出,在500升的缸中就只有一般的效果,在1000升的缸中甚至不會產生水波。
· 用帶有排水孔的溢流魚缸會比使用外置濾桶通過虹吸來過濾的效果要好很多,一是流量增加很多,二是可以避免因虹吸失效而導致水漫金山或者排幹。
大缸主要的缺點都是由花費所帶來的。
· 換水所需要的費用會大很多
· 為了達到好的視覺效果,大缸需要更多的活石,底沙,,可能還需要底濾缸。活石和底沙基本上是占去成本最高的部分,大缸的成本會比小缸高出很多。
· 大缸顯然需要更多的珊瑚,這將需要日後不停的添加,所以這將會帶來日後的持續花銷。
· 客觀上講,清理和維護也相對比較困難。因為容積大,水流的循環也難以確保流經到每個角落。
· 由於大缸要投入較多在更多數量的生物和活石,對於停電,暴缸的所要承擔風險就高出很多,而疾病的爆發也一樣會帶來風險,為了睡個安穩覺,你會考慮是否需要備用電源甚至發電機。
燈光
燈光的設置要取決於整體缸的情況
o 如果只養魚,你只需要足夠的光線看清楚魚便可。
o 如果有活石,那麼每10升大概需要2.5-3瓦的光量,越多越好。
o 軟體動物則每10升需要3-4瓦的光量,同樣也是越多越好。
o 石質珊瑚,蛤和海葵等則需要每10升6-8瓦的光量。
o 一般的熒光等可以用在魚和活石的缸中,但是在大多的珊瑚缸中一樣可以用的很好,前提是你有足夠的空間來布置燈管。比如,我曾經用過8根40瓦的熒光燈在我的200升的魚缸中,8個月下來沒有問題。
o 超光燈和金屬鹵素燈的流明值很相近,除了比較深的缸外,一般都適用。但是價格比較貴,而且不是很容易買到。
o VHO (超高輸出) 熒光燈目前已經過時,已經被超光燈或者金屬鹵素燈所取代。
o 金屬鹵素等是目前亮度最高的等,和日光相近。應該是目前最適合比較深的缸,同時也比較適合喜光的生物如海葵,蛤,石質珊瑚等。
色溫值在燈光的使用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較淺的水域,水吸收長波(紅色,橙色和黃色)要比短波的能力強(綠色,藍色和紫色)。當光線從水面開始向海底照射的時候,紅色光首先消失,最後留下來的是紫色光。
在水的表面,太陽的色光值大概是6500K,雖然我們沒有直接的數據,但是我相信在水下10米的光譜大概在要10000K,在20米深的光譜要在20000K。
由於絕大部分的珊瑚都是生長在靠近水面下,所以10000K應該比20000K來說更加自然。如果你要設置一個深水缸,裏面的生物比自然條件下要低的話,那麼你最好用色光值在20000K左右。
· 化蛋器-主要是用來去除缸中的垃圾以使其在分解成氨之前就排除掉,這樣可以減輕過濾系統的壓力。一定不要省略這個環節,盡量買你能夠承受的最好的。這個設備應該是最值得投資的環節,寧肯買處理能力兩倍於實際需要也不要買一個處理能力不夠的。
· 在一個魚只和生物比較少的缸中,活石和活沙本身就可以是一個好的生化過濾系統了(化蛋器除外)
· 在一個只有魚的缸中,如果魚只過多,幹濕滴流式過濾應該是最好的選擇,雖然這會導致較高的硝酸鹽的含量。
· 外置濾桶是比較好的機械是過濾裝置,但是容易產生過多的硝酸鹽。
· 盡可能的避免使用底沙過濾,因為這將不可避免的產品高的硝酸鹽含量。
· 底缸過濾往往在主缸的下部,雖然並不是最關鍵的,但是它會增加缸的水量,同時將所有的設備藏起來,看上去更加美觀。
淡水過濾
· 如果能夠用純凈的沒有收過汙染的水來更換被蒸發的水是最好的。如果用沒有處理過的自來水很容易爆發海藻。
· 從長遠角度來看,逆滲透過濾是最便宜的,它可以去除水中95的雜質。
· 常用的濾膜式需要經常更換過濾器材,成本很高,如果和逆滲透結合使用就可以有很純凈的水了。
其他設備
· 加熱:一般每9升用2瓦的水平可以使水溫提高到超出室溫5華氏度。建議盡量用幾個小瓦數的一同工作,一旦有一個壞了,短時間內不至於使得溫度發生巨大變化。
· 氣泵:如果你有充足的過濾,氣泵其實可以不用。但是可以用作不時之需。我一般用它來給更換的水進行打氣。
· 溫度計:準備一個精確的玻璃溫度計或者電子溫度計,那種貼在玻璃上的並不是很精確。
· 液體比重計:盡量使用玻璃的,而且確保在正確的溫度小進行校準。
· 水泵:良好的水循環是很必要的,水泵質量要好,造浪器可以有很好的環境但不是必要的。
· 活石:盡量有20-40%水體的活石,這樣可以很好的保持水質的穩定,同時有一個較低的硝酸鹽水平。
· 海鹽:市場上有很多海鹽供應商,但是很多質量不夠好。仔細研究包裝說明,並盡量征詢他人的意見。你不但在開始設缸的時候需要用到,在換水的時候也需要添加(基本上在每2-4周更換10-20%的水量,這還要取決於缸中生物的數量)
· 其他的還要一些水質添加劑,魚罩,等等。
缸內生態循環
在這裏生態循環主要是指過濾系統的好氧菌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將缸內生物所產生的氨轉化成亞硝酸鹽,然後將亞硝酸鹽轉換成硝酸鹽。事實上這只是完成氮循環的一個第一步驟。
以往為了降低硝酸鹽,都是通過部分換水的辦法將硝酸鹽少量的減少。現在幸虧發現了活石和活沙,通過它們內部的厭氧細菌把硝酸鹽轉化成分不是很活躍的氮氣。
一般來說,在新設的缸中,魚友都會認為當氨或者亞硝酸鹽的含量仍然可以被測到時,這是生態循環剛剛開始,當亞硝酸鹽的含量為零,而硝酸鹽的含量開始增加的時候,被認為是硝化系統已經初步建立。
有一點十分重要,生態系統的建立不是一次性的。當過濾系統內有足夠的好氧菌,並在缸內測不到氨和亞硝酸鹽的存在的時候,此時的生態系統達到了一個平衡。任何增加的動物,例如新的魚只都會擾亂這個生態平衡。這會增加氨和亞硝酸鹽的含量並增加好氧菌的負荷。顯然,隨著食物(氨和亞硝酸鹽)的增加,好氧菌的數量也會增加,系統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來應對增加的負荷。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同時這些增加的氨和亞硝酸鹽會給魚只帶來一定的毒性。
如何為新的缸建立生態系統
為了建立新的生態系統,你必須引入氨,在過去大家經常是把生命力旺盛的魚(如xxx)放入缸中。雖然這個辦法非常有效,但是我並不推薦,原因有以下兩個:
1, 不管這個魚有多麼旺盛的生命力,放入充滿毒素的缸中都是不人道的。 2, Damsels 往往攻擊性很強,一旦缸中的生態建立好,它們就會認為這個缸是它們獨有的。它們會攻擊甚至殺死後放入的魚只。如果缸內有巖石的話,當你想替換掉這些魚只的時候,你會發現幾乎不可能抓住它們。
最初設置海水缸的時候,我會僅僅在缸中加一些底沙。讓水在裏面循環2-3天,讓所有的設備都進行運轉。然後加入一到兩個活石,再加入一個或者兩個死蝦(是那種可以吃的,不是那種帶有病菌的垃圾死魚)。這個時候開始每天測試氨的含量。你會註意到氨的含量讀數會不斷增加,過了幾天後,數據會趨於穩定,再然後會慢慢下降(共需要1-2個星期的時間)。這個時候開始測試亞硝酸鹽,同時繼續測試氨的含量。這個時候會發現亞硝酸鹽的含量上升,氨的含量下降。再過一個星期,氨的含量將會非常低,而亞硝酸鹽的含量將達到峰值。
一旦亞硝酸鹽的含量開始下降,你可以開始放入其他的基礎活石,當氨和亞硝酸鹽的含量低到讀不出來的時候,你可以加入優質活石。這個時候氨和亞硝酸鹽的含量會再次達到峰值,但是會比前面要小很多。如果你有耐心,則不用太擔心。讓魚缸在循環運轉一到兩個月然後再加魚。這樣可以給藻類和小的生物有足夠的適應時間,同時在活石中進行繁殖,然後再移居到底沙中去。在這段時間,你仍然要加入一些活石,或者活沙。不用擔心藻類的生長,在建缸初期,矽藻屬和毛藻的出現是很平常的,這也說明生態系統的不斷成熟。
在活石尚未完全適應的缸內的進一步循環
在置入活石後一個星期內進行運轉,一切正常後再等至少2個月的時間放入活魚。
好處
· 不會給魚只造成緊迫感,同時不需要將開缸的魚取出。
· 你不需要買成熟的活石,實際上那種便宜的,尚未完全適應的活石可以產生更好的生態系統,同時在其內部會有更多的生物多樣性。
· 你可以一次性的把活石布置好,然後再加入魚只。
· 你會發現有驚人數量的各種藻類,珊瑚蟲,快速的生長,因為沒有魚只的侵蝕。
· 你還可以讓很多小的生命,比如僥腳類動物,片腳類動物可以大量生長並在引入魚只後仍然可以存活。顯然,如果你的缸中只有2-3種存活,則在引入魚只的開始幾天中會被全部吃掉,這樣就無法繼續繁殖。
缺點
· 在引入魚只之前,你不得不等很長時間。
· 由於開始水族箱的生物比較少,當你開始加魚的時候就要慢慢的加,以避免造成氨和亞硝酸鹽的突然增加。
· 在活石上面會有一些藻類產生。一般情況下不是大問題,因為由於沒有魚只的影響,清理維護比較容易,同時大海藻會吸收營養,這樣就會限製有害藻的生長。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