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石的處理
網站上很流行活沙系統,網友也為采新鮮活沙四處奔波,殊不知活石也是活沙系統的組成要素之一,新鮮活石也和新鮮活沙同等重要,因活石上的生物和活沙裏的並不相同,所以新鮮活石也不可忽視。
以前有提過好的活石是很多孔的,又有大量生物寄居,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積供其上大量寄居的細菌、藻類、微生物、和各式各樣生物的生活環境,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把新鮮活石搬回家後,由於運輸過程(離水、融氧、溫度…)或缸中環境(水質、光照、位置…)常常會造成其上大量寄居的生物死亡,如不處理,也就會汙染缸水,造成翻缸。
所以一般建議最好是在新設缸的養水階段放入,如果缸已建好,就只有另外設缸來養了,不過其設備不需要太考究,如果沒有多余的缸,用幹凈的水桶或容器也行。照明設備是不需要,不過skimmer、heater、powerhead 則不可缺,處理的步驟如下:
1.先將缸或桶設好,各設備運轉幾天,確定溫度、比重等都很穩定,如要放沙,也要先安好。
2.柏林系統要求每一加侖1~1.5磅多孔的活石,或每一加侖1.5~2磅質地較密的活石,活沙系統可以用的更少一些,如會和沙層接觸或埋到的地方,最好用無生物的咕咾石。活石應盡量避免被沙層蓋著,否則其上被埋的生物就會死亡。
3. 建議最好分2~3次加入活石,每次加入0.5~1磅/加侖,采購活石時,最好能要求帶水運輸,不要幹運不帶水。
4. 活石到家後,在地上鋪防水布,將活石攤在布上,先分分上下面,再依要擺入缸中的位置排好,活石的擺法,一般是用三點支撐法,上層石只三點接觸下層石,如此可造成很多的洞穴,水流可以暢行無阻,結構不容易垮,魚也有很多地方可以躲藏安身,想象堆積木,如何用一定數目的積木,堆出最大的空間就對了,大缸也可分成兩三堆,比較生動自然,也有立體感。
5. 準備一桶海水來清潔活石,將已死或快死的生物除去,但不要將好的生物除去,軟軟的海棉離水很容易死,進而汙染水質,也最好清掉。此外,螃蟹、螳螂蝦等害蟲也最好能清除就清除,清潔活石時可用鉗子,但盡量不要用刷子,否則把珍貴的生物孢子和蛋都清光了。至於水草或海藻,則依喜好留或不留了。
6. 清理好的活石可放入缸中,此時水位會上升,可用來替換桶中的汙水,再繼續清理剩下的活石。
7. 活石都安置好後,要確定架構不會垮,再依個人喜好,加或不加硝化細菌。
8. 養水期間還是會有生物死亡,(石上白白的東東…)可將其吸出。螃蟹、螳螂蝦等害蟲也要繼續註意,偶爾可用大吸管吹去活石上的沙粒或圬物。
9. NH3/NH4+ 和NO2 會先上升後又下降,等NH3/NH4+ =NO2=0後,養水就大功告成了(約2~6周)。
10. 此時可重復3~9的步驟,加入第二、三批活石,直到夠數量為止。由於缸中已有大量的硝化細菌,NH3/NH4+ 和NO2 由上升到歸零,會快的多((0~3周)。
11. 整個過程需時約3~9周,依石上生物量及死亡率而不同,其間水質管理和平時並無不同,除光照可不用或采逐周延長(第一周4小時,一周增一小時,直到正常),依石上水藻種類. 如在已建立好的缸中加入少量的新鮮活石,NH3/NH4+ 和NO2 應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不過變數太多,誰也不敢保證。
高質量的新鮮活石是很奇妙的,不要太為其上死去的生物難過,其生物所遺下的孢子和蛋,常常會在3~12個月之中再次成長茁壯,其喜樂和驚嘆是不可用言語比喻的,只等你來發現和保護它們。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