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僵(全身凍傷)

  [發病因素] 凍僵亦稱全身凍傷,是身體長時間暴露於寒冷環境中引起,致全身新陳代謝機能降低,熱量大量喪失,體溫無法維持,最後意識昏迷,全身凍僵。人體受寒之初,一方面用增強代謝產生熱量,故肌肉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次數增加;另方面外周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如繼續受凍,散熱超過產熱,體溫即開始下降,至320C以下,寒戰不再發生,代謝逐漸降低,血壓,脈搏、呼吸也開始下降;致300C以下,進入昏迷狀態全身木僵。若不及時搶救,終將導致死亡。

  凍僵常發生於突然降溫或遭遇暴風雪時,尤其是衣著單薄,饑餓,疲勞,迷路,醉酒等意外情況下容易發生,平時少見。但我國國土遼闊,在高山雪地作業的勘探隊員或偵察員,於寒帶地區遇險的飛行員,在海洋中遭受暴風雪的意外襲擊的水兵、 漁民等均可能發生凍僵。

  [病理生理] 機體對寒冷反應的病理過程分為機能代償和機能衰竭兩方面,主要表現如下:

  1.神經系統:體溫在340C時可出現健忘癥,低於320C時觸覺,痛覺喪失,而後意識喪失,瞳孔擴大或縮小。

  2.循環系統:體溫下降後,血液內的水分由血管內移至組織間隙,血液濃縮,粘度增加,200C時半數以上的外圍小血管血流停止,肺循環及外周圍阻力加大;190C時冠狀動脈血流量為正常的25%,心輸出量減少,心率減慢,出現傳導阻滯,可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

  3.呼吸系統:呼吸中樞受抑製,呼吸變淺,變慢,290C時呼吸比正常次數減少50%,呼吸抑製後進一步加重缺氧,酸中毒及循環衰竭。

  4.腎臟  由於腎血管痙攣,腎血流量減少,緊小球濾過率下降。體溫270C時,腎血流量減少一半以上,腎小球濾過率減少1/3。如果持續時間過久,導致代謝性酸中毒,氮質血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