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頭一次譯醫學的東東,可能有些地方不準確。希望大家指正。也希望這篇東東對大家有用。特別感謝“客棧”和“六斤”的幫助) 


註意:本文用於教育而非醫學建議。你應在有任何特定癥狀或有問題或用藥前向醫師求助。 


適應自然環境 


什麽是高海拔?一些醫學定義如下: 




-高海拔1500-3500米 

-甚高海拔3500-5500米 

-極高海拔5500米以上 


通常我們不大在乎2500米以下的高度,因為高山病在這一高度下極少發生。適應自然環境是身體適應稀薄空氣的過程,這一過程很慢,需要數天。每人在上到高海拔地區後都有一些生理學上的變化: 




-呼吸加快 

-用力時呼吸短促 

-尿頻 

-夜裏呼吸方式變化 

-夜裏睡不安穩,時常醒來 

-作怪夢 


當人在大氣層中上升時,氣壓減小(雖然空氣仍然含21%的氧氣),每次呼吸吸入的氧氣分子越來越少,人必須努力獲得氧氣,主要靠加快呼吸。這在用力時表現得特別明顯,比如上山時。用力時喘不上氣是很平常的,需要經常休息以緩解喘不上氣的感覺。隨著肺中的氧氣減少,血液獲得和傳輸氧氣的效率越來越低,這意味著無論一個人呼吸多快,血液在高海拔地區獲得和平常一樣多的含氧量是不可能的。 
身體的化學和體液平衡在適應階段將發生顯著的變化。監測血液濃度的身體的“滲透”中樞(osmoticcenter),將血液濃度變高,這導致腎排出多余水分,稱為“高海拔利尿”(altitudediuresis)。現在這一過程的原因還不知道,雖然它可以使血球濃度提高並可能會因此而提高血液的運氧能力。在高海拔地區一夜小便數次很正常。如果你不是這樣,你可能脫水了,或者你沒有很好的適應自然環境。 
持久地強力呼吸導致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一種普通的代謝產物)被過多排出,從而含量過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大腦決定加強呼吸的重要信號(缺氧是一個弱得多的信號)。當你清醒時,呼吸毫無困難,但在夜裏,由於大腦中兩個呼吸中樞的加長的爭論(prolongedargument)使一種奇怪的呼吸方式產生了。“間歇呼吸”由正常的呼吸、呼吸暫停(breath-holding)和加速呼吸組成。呼吸暫停可能持續10-15秒。這與高山病無關。隨著身體對環境的適應,會慢慢有所改善,但除非降低海拔高度,不會最終解決。間歇呼吸可導致人焦慮,當: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