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措施得當,完全可以避免因皮膚過敏而影響戶外運動
【本報訊】(深圳商報記者李博)喜歡戶外運動的吳先生遇到一件麻煩事。幾天前,他約幾個朋友爬梧桐山,上山前好好的,到了山頂,突然渾身奇癢,還生出很多小小的紅疙瘩,令他痛苦不堪。下山後不久,一切癥狀都消失了。可幾天後他再次爬山時又發生了同樣的情況。到醫院看醫生,診斷為:膽鹼型蕁麻疹,主要原因是大量運動、出汗後導致的皮膚過敏反應。吳先生想知道:是不是自己今後就不能參加類似的戶外運動了?
對此,記者請教了羅湖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小青大夫。張大夫說,春夏兩季是蕁麻疹等皮膚過敏疾病的高發季節,每天前來皮膚科看病的50%以上都是皮膚過敏患者。戶外運動,非常容易出現皮膚過敏反應,但這種病並非無藥可醫,措施得當完全可以避免因皮膚過敏而影響戶外運動的心情。
蕁麻疹主要有三種主要發病原因
張小青大夫介紹,蕁麻疹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大量運動後出汗導致的膽鹼型蕁麻疹,前面所說的吳先生就是這種原因,有的體育老師和學生在上體育課時也會發生這種類型的蕁麻疹。二是因花粉過敏而導致的蕁麻疹,目前這個季節正是野花爛漫的季節,加上深圳一年四季常青,野花隨處可見,這種類型的蕁麻疹也比較常見;再有就是因食物過敏而導致的蕁麻疹,特別是因吃海鮮、菇類、牛羊肉、狗肉等導致發病的比較多。
因為人的體質不同,誘病的原因也不同,患病後癥狀表現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可能極少甚至從未過敏,而有的人則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病。
蕁麻疹並非疑難雜癥,市面上治療的藥品很多
張大夫具體介紹了不同癥狀的蕁麻疹的外在表現:輕微者,有一點心皮膚搔癢,可以忍耐,皮疹比較少;中等癥狀者,皮疹較多,出現水腫性風團,奇癢難以忍受;嚴重者,出現胸悶氣粗,乃至休克。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比例是千分之一,而且及時吃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目前到醫院就疹的以輕微者居多。
因為蕁麻疹的特殊誘病原因,要想避免或預防比較困難,但這種病除了瘙癢之外,對人的生命一般不會造成危險。所以不必對這種病恐慌。
對經常參加戶外運動,皮膚容易過敏的朋友,張大夫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
一、包裏常備些治療蕁麻疹的羥秦類抗組織胺,如各大藥房常見的西替利秦、撲爾敏、開瑞坦、敏迪、皿治林等。但要註意有些藥會導致嗜睡癥狀,服用時要看清說明,以免影響工作和危及安全。
二、對於因食物和花粉過敏而導致的蕁麻疹,可以進行根治。就是通過皮試或抽血,檢測出過敏源,然後用脫敏方法,從根本上解決皮膚對過敏源的過敏反應,盡管有些麻煩,卻可以一勞永逸。
毒蟲咬傷怎麽辦
夏季高溫高濕,各種毒蟲多,加之人的肌膚外露部位也多,人極易遭毒蟲襲擊咬傷。人被毒蟲咬傷後大多無發熱等全身癥狀,萬一發生水腫,一般過2~3天就會自動消失。倘若遇上皮膚破損,細菌入侵,則可能發生局部炎癥。
蚊蟲叮咬可外擦六神花露水,或用10%氨水溶液、風油精、清涼油等塗抹。
蜂蜇傷,應先拔出蜂刺,再塗以75%酒精或用鮮馬齒莧、野菊花等搗爛後塗在患處。
蜈蚣咬傷後應立即用肥皂水沖洗,再用雄黃、明礬研成粉末加適量水,將患處浸10~20分鐘。
蠍子蜇傷,可用新鮮瓜蔞根搗爛後塗敷患處,每天1~2次。皮膚有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治療。
下水稻田或水塘被螞蟥咬後,可用手拍出或用旱煙袋水(煙頭泡水也行)沖出螞蟥。
人被毒蟲咬傷,若傷情特別嚴重,應立即到醫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