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薛桂文/報導

高山上除了空氣清新、汙染少,有益健康外,研究發現,高地的低氧環境還有助提升人體的抗氧化能力,使體內危害器官、組織的自由基減少;無怪乎,許多人到了高山野地,常覺得身心特別清爽。

臺大醫學院生理學教授陳朝峰表示,自由基是人體內的遊離物質,會影響體內脂質、蛋白質、 DNA的變化,是許多疾病的重要成因;但近幾年國外學界發現,器官、
組織經過局部缺氧處理後,其自由基含量會減少,反而較不易受損、病變。

為驗證其機轉,他把小白鼠養在相當於海拔五千五百公尺的低壓低氧環境中,並與養在水平面高度的老鼠作比較,結果顯示,低氧老鼠的血中自由基含量,比平地老鼠少了至少四成,而其腎臟表皮的自由基含量也顯著較低,抗氧化物質如 SOD則較高。

無獨有偶地,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研究員鄭劍廷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他檢測業余登山者、以及長期在兩千多公尺高山工作的人,結果高山工作者體內的抗氧化物質,明顯高於平地人,而登山者體內的抗氧化物質,在登山三天後也遠比登山前高。

鄭劍廷分析,這可能是因低氧環境易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化紅血球增生能力,進而增加了對抗自由基的保護蛋白,所以人在低氧的高山上活動,抗氧化能力便特別好;這或許也是久居高山者健康較佳、且較易長壽的重要原因。

不過,由於過度缺氧,反會導致大量自由基產生,有害人體;所以,何種程度的缺氧才有好處?而其效果又能維持多久?目前學者仍在研究中。但可以確定的是,經常從事高山低氧活動,應有益健康,而在醫療上,適度的短暫缺血、缺氧處理,也可能減少器官、組織的病變發生。

此外,陳朝峰正在研究一些可能是調控此一功能的特殊基因,如果能找出控製這些基因的方法,未來不必到高山低氧環境,將可獲得同樣的抗氧化效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