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各種突發性事件很容易造成人員傷害――缺腿斷臂、渾身青腫、脊椎骨折都有可能發生。
一、避免損傷
避免各種損傷發生的第一守則是,除非訓練或者有足夠的安全保障,盡可能避免危險。切忌正路不走走歪路,這是剛嘗到戶外運動甜頭的小驢們最容易患的錯誤。
學會識別危險,學會避開危險。
這是一個成熟的戶外運動者經驗和智慧的積累。一個成熟的戶外運動者絕不能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和技巧而冒險。
生存的經驗往往是用生命換來的,可以無償的教給他人,但如果用來賣弄,實在太輕*自己了。
珠海的戶外運動一般強度不大,危險性不高,珠海的驢們都喜歡休閑而不是探險,但因此危險經驗的積累和意識的提高有待加強。
學會正視危險,學會戰勝危險。
無論是攀巖和爬山,永遠記住,支撐身體的是腳,手一般用來輔助平衡和更換方向。試圖*手部的力量攀上絕頂的一般是徒勞的,非萬不得已決不可嘗試。
腳踏實地是一個戶外運動著必須時刻遵守的。在一只腳沒有完全的牢固的支撐身體重量的時候,絕不能拿起另一只腳。將身體的重量從一只腳變換到另一只腳,需要技巧,需要經驗,更需要的是耐心。
腳踏實地另一個要點,就是下腳的時候,要穩,要循序漸進。即腳踩地的時候必須慢慢踩石,然後腳底立穩的情況下才能轉換身體重量。避免“啪”的一下,一腳踩空墜落萬劫不復的懸崖或者獵人並不溫柔的陷阱。避免“咚”的一聲,踩滑,自己摔倒倒無所謂,滑落的石頭砸在下面的腦袋上可就痛苦了。
學會降低危險,學會承受危險。
在受傷不可避免的時候,避免頭部和脊柱受傷,學會用背包和雙臂來保護頭部和脊柱。背部均衡的受力(在有背包緩沖的情況下)遠比某一部分承受沖擊來的傷害小。學會正確的跌倒和墜落,需要經驗和技巧,更需冷靜的取舍。
在不可避免的時候,手部臂部骨折帶來的影響遠比腿部骨折小,所以,寧願舍棄一只手而不願傷一只腳,除了冷靜,更需要勇氣。
平時可以刻意訓練用腳洗衣服,沒有手吃東西喝水。以備萬一。
二、判斷損傷
戶外損傷主要是外傷出血,較重的為骨折。
(為配合驢談兩周年活動,我們重點以骨折來講解)
一般外傷,銳性損傷較容易判斷。
銳性損傷受傷的部位一般就是著力的部位。
表淺的傷口暴露較好,可能會有出血,容易判斷。帶上繃帶和雲南白藥。學會清潔傷口,對無望保留的肌肉和皮膚要果斷的用刀或者剪幹掉,用水和酒清潔傷口。然後包紮。中國的雲南白藥,拔毒生肌散容易攜帶,比帶消毒藥水好很多。直接倒在傷口上就行了。
如果你專業一點,可以帶一個持針器一個尖刀片和縫合針線,小號持針器當止血鉗或組織鉗用比止血鉗當持針器用要方便很多。但記住,這些東西應與飽含戊二醛的消毒藥棉放在一起,切不可用碘酊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