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過程中一些容易發生的疾病,並非只見於山區,在平地亦有,但因在登山中多見,故稱登山運動常見疾病。它包括凍傷、雪盲、日照性皮炎、口腔皰疹、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胃腸疾患、痔瘡等。

    ⑴、高山凍傷
    在登山常見疾病中,凍傷發病率較高,尤多見於初次參加登山的運動員。新手缺乏防護的實際經驗,加之初次登山時高山反應重一些,對防凍容易疏忽。

    高山凍傷與缺氧有明顯關系。缺氧可引起人體體力、精神的衰退和全身尤其是肢體末梢的循環障礙,以致抗寒的能力大大下降。對缺氧適應不良者,凍傷發生率更高。

    高山凍傷與海拔高度也有關系。海拔愈高,氣溫愈低,風速愈大,凍傷發生率愈高。發生凍傷的部位以四肢和顏面為最多。

    高山凍傷可分為4度:1度病變在表皮,表現為紅斑;2度侵及真皮,有水泡、腫脹;3度侵及皮下;4度侵及肌肉和骨骼,主要表現為壞死。

    1、2度者容易治愈;3度者有可能治愈,亦可能損失部分組織;4度者要損失凍傷的組織(需手術切除)。
    凍傷後應先在基地營作一段治療,切忌過快地送至高溫地區,否則患處組織容易潰爛、感染,愈後較差。
    治療方法:
①對沒有起皰的部位進行按摩。
②在受凍肢體的向心端作普魯卡因封閉。
③抽出水皰內液體。
④未破皮者外敷中藥桑寄生膏。
⑤盡早用熱水(40℃左右)浸泡。
⑥紅外線理療。
⑦4度凍傷初期采用保守療法,待分界線形成後切除壞死組織。在保守治療中,應註意控製感染,改善局部循環,適時晚期手術治療。

    ⑵、雪盲
    即日照性眼炎。高山上空氣稀薄,太陽光的穿透阻擋少,加上山地冰雪的反射作用,因此日光的照射遠較平地為烈。

    雪盲的主要病因是高山紫外線照射強烈,紅外線的照射亦有一定作用。
    雪盲癥狀,初時似有異物顆粒摩擦,隨後眼睛迅速發生嚴重的刺痛或灼痛,羞明、流淚、眼瞼痙攣、視物不清,查體可見整個眼睛腫脹、球結膜明顯充血,有粘液樣分泌,瞳孔縮小,對光反應遲鈍。

    患者出現癥狀後應去暗處休息,戴防護眼鏡,點可的松眼藥水及0.5%潘托卡因,止痛消炎。輕癥者3~4小時即可恢復,重癥者可持續5~7日。所遇病例均可完全恢復。但在急性期因疼痛畏光,睜不開眼睛,等於暫時失明,嚴重影響到在高山的活動能力。

    預防方法:在7000米以下的冰雪地帶或烈日下進行,戴深色防護鏡;在7000米以上高山年,戴專門防禦紫、紅外線的高山眼鏡。

    ⑶、日照性皮炎
    本病常發生於顏面及頸部等暴露部分。
    大多數日照性皮炎患者僅有局部皮膚發紅發黑、脫屑的現象,無明顯痛苦,不需治療。部分對紫外線較為敏感的登山者,照射部位可出現紅腫水皰,甚為疼痛,繼之出現黑褐色色素沈著,多在面頰部出現黑色曬斑。皮膚經反射照射,對日光的適應性可逐漸提高。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