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對魚類一向非常重視,自從1980年代以來,有不少研究著重於吃魚與心臟病的關系,認為飲食中多攝取魚類可防範心臟病,有關研究顯示,吃魚的人比不吃魚的人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較低,一些研究甚至顯示,吃魚對心臟的好處,更勝於素食。但新近一些醫學研究的重點,則著手於吃魚對中風的影響。 避免心肌缺血性中風
一項於近日發表的大型研究顯示,吃魚對保健身體,預防疾病大有助益,這項研究主要證實,吃魚對降低心肌缺血性中風機率有幫助,即使是吃少量的魚,也能降低中風的危險機率。
這項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以8萬名美國婦女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顯示,婦女每星期吃2到4次的魚,每次吃110公克,發生心肌缺血性中風的機率可降低48%。而每星期吃魚超過5次的婦女,中風的機率更小。 有助防止血管硬化 專家認為,大部分魚類含有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它具有預防血凝塊的功能,因為血液中形成的凝塊可阻塞流向心臟的血流,從而引發心臟病。此外,多吃魚還可多吸收DHA。 DHA屬高度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的功效並不下於Omega—3。臨床上並已證實,Omega—3和DHA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這些對於防止血管硬化及血管阻塞都非常有益,尤其對於一些較為年輕的心臟病患者更具明顯改善作用。 年輕人中風有增加趨勢 中風是急性腦血管意外的總稱和俗稱。所謂中風是指腦血管局部阻塞或出血,導致腦部組織產生缺血或損害。在醫學上,中風分為“腦出血”和“腦血管阻塞”兩大類,腦出血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又名出血性腦血管障礙,一般簡稱腦出血。腦血管阻塞又稱缺血性中風,簡稱腦梗塞,主要因為血流不通。
在過去,中風病患一般以老年人或年紀偏高者占絕大多數,人們也以為中風是老人病或是年紀偏大者的問題,年輕人則不必擔憂會受中風威脅,其實不然,近年來,年輕的中風病人有增加的趨勢。 根據陳篤生醫院1994年的統計,有10%的中風病人年紀在45歲以下,其中還包括一些年紀在二三十歲者,同時,另有10%的病人,年紀在45歲至55歲之間;30%的病人則在55歲至65歲之間,其余50%的病人才屬於65歲以上者。 控製飲食積極防病 由於中風常會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和後遺癥,如半身不遂、視覺模糊、喪失語言能力等,後果相當嚴重,因而更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上,尤其是飲食中加以預防。
吃魚對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的功效,近年來得到醫學界普遍的支持和肯定,為了健康著想,進餐時不防多吃幾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