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把草魚的爛鰓、腸炎、赤皮病同時發生或某兩種病癥的發生稱之為“草魚的綜合並發癥”,隨著養殖戶精養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別是顆粒飼料的廣泛使用,這種病癥的發生越來越頻繁,我們通過與養殖戶的接觸並親手治療,摸索如下一些防治方法供同行參考。

    一、發病癥狀

    病魚流動遲緩,體色發黑,不攝食,離群獨遊;鰓絲紅腫,粘有汙物,末端腐爛,露出軟肯,鰓蓋內表皮充血發炎,嚴重的被腐蝕,呈“開天窗”樣。肛門紅腫,剖開魚體可見腸系膜出血、腸壁發炎,嚴重者呈紫紅色,腸內基本無食物,有帶血絲的黃色粘稠物;少量魚體肛門周圍有腐爛現象;肝脾略腫,肝土黃色,有點出血,質脆易碎。死亡時一半魚體露出水面,呈45度角斜沖到池坡上。

    二、流行情況

    主要危害一齡草魚,死亡率在50%左右,嚴重時可達85%以上,水溫在18℃以上流行,流行高峰水溫為25—30℃,2007年沿淮地區的霍邱、壽縣等地二齡以上大草魚死亡率均在50%以上。

    三、發生原因

    1、3—6月,雨水偏少,很多池塘水位只有一半,或者一半都沒有,導致魚的相對密度大,活動空間受限,前期池水往往混濁,沒有一個好的環境。

    2、現在大部分養殖戶,早期都以草料為主,在池塘的池埂上或其它地方,種有大量的黑麥草。3月底以後的氣溫慢慢回升,魚經過一個冬天,開口攝食量大,魚在這個時期生長快,很多養殖戶見此情形,盲目投餵,池中一天24小時都有草料,過量攝取粗的草料,導致腸道黏膜受損,腸道充血,肛門紅腫。

    3、隨溫度的升高,大量的魚的糞便沈積池底,超出了水體自凈的負荷,水質嚴重惡化,水色呈濃黑色,池邊下風口有大量的泡沫,這樣給車輪蟲、細菌大量繁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增加了草魚的死亡率,加速了草魚的死亡速度。

    四、防治方法

    1、預防

    ①開春盡量多註新水,水位至少一半以上,定期調節水質,改善水體環境。②定期檢查是否有車輪蟲或者其它寄生蟲,徹底切斷並阻止寄生蟲的傳播。③按四定的原則,草料以3.5小時左右吃完為宜。④定期內服保肝擴膽類漁藥,避免腸炎等細菌病的發生。⑤定期外潑消毒劑,對養殖水體消毒滅菌,遵循“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對癥下藥”的原則。

    2、治療

    ①減少投食量,盡量少餵草料,配合其它飼料一起投餵,待魚病好轉再慢慢加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