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 挑戰高原 

  由於那些講述高原經歷的圖文材料一般都要談到人在高原時身體所感到的不適,所以準備上高原旅遊的人們會想到是否應該去看一下醫生,想了解自己到了高原會不會有事,同時也希望能夠得到使旅途上更安全的一些提示。然而一般平原地區的醫生很難有比較直接的高原病理生理的知識和經驗,事實上在他們那裏得不到細致的指導。鑒於此,本文將提供這樣一些指南。 

  其實人們是以各種不同方式置身高原的,在我國的高原地區就居住著大量的人群,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西藏高原。在國外,高原多半是旅遊之地,真正在高原上一住好幾年的就不是很多。他們通常是到一座海拔在1500到3000米的山上的可居住的村莊旅遊。白天裏由於滑雪、登高或是觀光會到更高的地方,但晚上還是回到與當初海拔相同的地方。高山攀登者會露宿在海拔更高的帳篷裏,也可能在白天爬到了海拔4000至4500米的高度,然而一般會回到較低的地方住宿。 

  象西藏拉薩這樣的地方,海拔3,658米。除了當初解放軍大規模徒步進藏,現在很少再有人是長途跋涉去的了。因為那樣對精力、時間都很寶貴的人們來說,不是一種有利的選擇。而對身體的承受而言也是極大的負擔。盡管青藏公路亦較方便,但更多的人都是乘飛機到達高原的。按邏輯講起來快速比慢速上高原對身體的壓力大。然而,據有統計的分析,飛行進入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較少的發生高原疾病。旅途上經過高海拔地區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高原疾病。這可能是因為體力都用於應付旅行上消耗,身體對高原的適應就發生了困難。 

  去高原旅行都會面臨有些高原病癥狀的風險。過去老把這些癥狀錯誤歸因於流感或醉酒。據記載1200至1800米就會有輕度高原癥狀發生,而嚴重癥狀的發生都不低於2700至3000米。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旅途疲勞等在平原也會發生的不適與高原發生的不適應區別開,否則,就會自己嚇唬自己了。 

  經公路進藏的旅遊者給他們的身體逐步適應高原提供了機會,但旅行社也有許多壓力。事實上,在一些高原旅行的經典路線上會有50%左右的高原病的發病率(而飛到拉薩的旅遊者中據統計有1%的人會罹患高原病!差距!!)。喜馬拉雅山的那一邊尼泊爾統計過這樣的旅行者30,000人中將有1人死於高原病,每年因此有2-3人罹難。 

  在高原上,人體本身會有一種調適機製在以最大限度地方式運行,這個過程被稱作適應。下面我們來描述一下適應力的例子。如果一個人突然運到珠穆朗瑪峰上(8,848米)這個人將會在幾分鐘裏意識喪失,在一二小時之內會因急性缺氧而死亡。但我們又知道已經有60多人在幾個星期的適應階段後,在沒有氧氣補充的情況下登上珠穆朗瑪峰,這個事實顯示適應的過程真得是很神奇的。 


  高原適應的過程現在還知之甚少。過去的研究將重點放在紅細胞生成素以及逐漸增多的紅細胞上。但現今認識到它只扮演了一個小角色,而呼吸的增大(每分鐘通氣量),以及其它更精妙的在激素和細胞水平上的適應可能是更重要的。如果一個人足夠慢的上升,這些適應過程可有效的發生而不會有高原病的罹患。如果這個人上升的快過身體的適應,那麽就會有患高原病的可能了。 

  高原病一般分為三種綜合征:急性高山病(AMS)、高原肺水腫(HAPE)和高原腦水腫(HACE)。這些綜合征在病理生理學上是有聯系的,但為什麽一些人以腦部癥狀為主,一些人以肺部癥狀為主就不得而知了。 

  急性高山病多起於腦部癥狀,表現為頭痛、食欲減退和疲勞,頭痛可從輕度發展到劇痛,食欲減退可導致惡心和嘔吐,疲勞可發展成極度乏力。有時,這些癥狀足夠嚴重就成為了高原腦水腫。它的診斷多半是出現了意識改變和/或軀體運動失調,高原腦水腫會快速發展到昏迷直至死亡。它可單獨出現也可和高原肺水腫伴隨發生。 

  高原肺水腫可有或沒有腦部癥狀。如果肺部癥狀單獨出現,它的進展會從活動耐力降低、行走困難,發展到嚴重呼吸困難、胸悶,一直到連坐著都呼吸困難,這樣就會快速演變為急性肺水腫,衰竭時會有粉紅色、泡沫樣痰。 

  適應似乎是遺傳控製的。有些人到高原很容易適應,而另一些人甚至不能去超過10,000英尺的地方。目前,尚沒有有效的辦法篩查決定誰適應好誰適應不好。曾經去過高原是個好的指標,但要可比較。例如,一個人白天在3000米上滑過雪,並不意味著他或她飛到3000米上過夜能適應好。然而,要是曾經飛到3000米並適應良好,那麽下次問題也不大。一個人如果上次飛到3000米第二天感到頭痛,那麽下次可能會有同樣問題。是否適應通常是在高原上待6-48小時後才能說明。因此,只在高原上待了幾個小時是不能說明一個人能適應良好的。 

  上高原之前需要註意的是:自己過去的身體狀況是否能夠接受環境的挑戰,這也許需要請教自己的醫生說明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重要的器官功能不全;避免出發前的感冒、發燒之類呼吸道常見病;保存充沛的體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